晨出登高独举觞,晚携馀兴到柴桑。
枫林扫叶摇霜月,芝室披云冷石床。
往日龙山高会少,故人雁塞尺书长。
今宵且共东篱醉,何必还寻落帽狂。
诗句原文
晨出登高独举觞,晚携馀兴到柴桑。
枫林扫叶摇霜月,芝室披云冷石床。
往日龙山高会少,故人雁塞尺书长。
今宵且共东篱醉,何必还寻落帽狂。
注释:
- 区大相,明代广东高明人,字用儒,号海目。区益子。善为文,下笔千言立就。万历十七年进士。初选庶吉士,累迁赞善、中允。掌制诰。居翰院十五年。与赵志皋、张位、沈一贯等有旧。赵等先后当国,大相皆引避不轻谒。后调南太仆寺丞,以疾归,卒。
- 晨出登高独举觞:清晨时分独自登上高处举杯畅饮。
- 晚携馀兴到柴桑:傍晚时分带着余兴前往柴桑。柴桑,地名,位于今天的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西太湖边的丘陵地带。
- 枫林扫叶摇霜月:枫树林在秋风中摇曳树叶,映衬着明亮的月光,如同一幅秋夜的画卷。
- 故人雁塞尺书长:昔日的朋友如今身在边塞之地,书信往来频繁。雁塞,指的是边塞地区。
- 今宵且共东篱醉:今天晚上暂且放下一切,与朋友们一同在东篱旁畅饮美酒,忘却烦恼。
- 何必还寻落帽狂:为何还要寻找那种豪放不羁的形象呢?
赏析:
这首诗是区大相的作品,展现了诗人对友情和生活的热爱。诗中描述了诗人早晨独自攀登高处饮酒赏景的情景,晚上则与朋友在柴桑共饮,表达了对朋友的思念之情。同时,也描绘了秋天夜晚的美景,如枫叶摇曳、月光皎洁等。此外,还体现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认为人生应该放下纷扰,享受当下的美好时光。整体而言,这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值得细细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