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台佳节遇重阳,词客经过共举觞。
魏代风流颁菊蕊,汉家故事佩萸囊。
空瞻沆瀣金茎上,漫接烟云石阙旁。
不用登临频怅望,暮天鸣雁自成行。
【诗句释义】
- 九日文德承吴子充二山人过访:在重阳节(即九月九日)这一天,我正在燕台欣赏美好的节日气氛,突然有两位山人吴子充来访。
- 燕台佳节遇重阳,词客经过共举觞:燕台的节日气氛遇上了重阳节,诗人和词客们一起举杯畅饮。
- 魏代风流颁菊蕊,汉家故事佩萸囊:魏晋时期,人们以菊花为傲,流传着一种风俗,将菊花蕊放在发髻上;汉朝的人们则在重阳节佩戴茱萸囊,用来避邪。
- 空瞻沆瀣金茎上,漫接烟云石阙旁:看着天上飘荡的沆瀣之气,它从金茎(指皇宫中装饰用的金色柱子)上升起;看着四周的云彩缭绕在石阙(指皇宫前的大石柱)周围。
- 不用登临频怅望,暮天鸣雁自成行:不要频频登上高山去远望,因为黄昏时天上会飞过一群大雁。
【译文】
重阳佳节,正值美好时光,我正与吴子充两位友人欢聚一堂。燕台的节日气氛,让人心旷神怡,我们一边饮酒一边赏菊吟诗。魏晋时期,人们喜欢把菊花蕊插在发髻上;汉朝的人们则会在重阳节佩戴茱萸囊,用以避邪。抬头望去,天上仿佛飘荡着沆瀣之气,它从金茎(指皇宫中的装饰物)升腾而起;而那些烟雾般的云雾缭绕在石阙(指皇宫前的石柱)之间。我们无需频繁登上高山去观赏风景,因为在傍晚时分,天上会有一群大雁飞过。
赏析:
此诗是一首描写重阳节景色及抒发作者情怀的五言律诗。诗人通过描绘燕台的节日气氛、词客们的欢乐场面以及魏晋和汉代人们庆祝重阳节的不同习俗,表现了诗人对古代文化的热爱和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同时,诗人也表达了自己对于登高望远的渴望之情。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充满了诗意和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