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年方耳顺,何遽尔赋归田。想十载红尘,题舆佐岳,连宵清梦,先到林泉。抽身急流而退,任攀辕无计可留延。万里蓬瀛身近,一州父老情牵。
故园松菊正依然。晚景乐无边。看满载图书,芸霏别舸,倾城冠盖,云拥离筵。酌杯起、为公寿,问几人舒卷似公贤。海上耆英会启,日边循吏名传。
我们来看这首诗的整体结构。全诗共五段,每一段都有其独特的情感和主题。
第一段:喜年方耳顺,何遽尔赋归田。想十载红尘,题舆佐岳,连宵清梦,先到林泉。抽身急流而退,任攀辕无计可留延。万里蓬瀛身近,一州父老情牵。
注释:此段表达了诗人对娄公的祝贺之情。他感叹自己的年纪虽然已至耳顺之年,但为何却要急着辞官归田呢?在十载的红尘中,他辅佐过岳王,夜夜清梦都与林泉为伴。然而,当需要抽身离开时,却发现已经无法挽留,只能任由马车的缰绳牵引,无法再留任了。他想象自己已经到了万里之外的蓬莱仙境,身近蓬瀛之地;同时,也怀念着一州的父老乡亲们。
第二段:故园松菊正依然。晚景乐无边。看满载图书,芸霏别舸,倾城冠盖,云拥离筵。酌杯起、为公寿,问几人舒卷似公贤。海上耆英会启,日边循吏名传。
注释:此段描述了诗人对故园的回忆和对娄公的祝福。他看到故园中的松菊依旧繁茂,晚景更是欢乐无边。看着那些满载着图书的书籍和芸霏别舸,心中满是感慨。他举杯为娄公敬酒,祝愿他的晚年生活如同舒卷自如的贤者一般。他还提到了海上的耆英会和日边的循吏名传,这些都是对娄公的美好祝愿。
第三段:木兰花慢 · 赠通守娄公致政还乡有序
喜年方耳顺,何遽尔赋归田。想十载红尘,题舆佐岳,连宵清梦,先到林泉。抽身急流而退,任攀辕无计可留延。万里蓬瀛身近,一州父老情牵。
译文:我高兴地听到你已经到了耳顺的年龄,为什么却急着辞去官职回家呢?我想你一定在十载的红尘中度过了忙碌的时光,日夜与岳王为伴,连夜的清梦都与林泉为伴。当你需要抽身离开时,却发现已经无法挽留,只能任由马车的缰绳牵引,无法再留任了。你想象自己已经到了万里之外的蓬莱仙山,身近蓬瀛之地;同时,也怀念着一州的父老乡亲们。
第四段:故园松菊正依然。晚景乐无边。看满载图书,芸霏别舸,倾城冠盖,云拥离筵。酌杯起、为公寿,问几人舒卷似公贤。海上耆英会启,日边循吏名传。
译文:我怀念着故园中的松菊依旧繁茂,晚景更是欢乐无边。看着那些满载着图书的书籍和芸霏别舸,心中满是感慨。他举杯为娄公敬酒,祝愿他的晚年生活如同舒卷自如的贤者一般。他还提到了海上的耆英会和日边的循吏名传,这些都是对娄公的美好祝愿。
第五段:海上耆英会启,日边循吏名传
译文:海上的耆英会即将开启,日边的循吏名也将被传颂。
赏析:这首诗是一首祝贺之作,通过对娄公的赞美和祝愿,展现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无奈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诗中运用了许多意象和典故,如“耳顺”、“红尘”、“林泉”、“书海”等,使得整首诗充满了浓厚的诗意和哲理。同时,通过描绘娄公的形象和经历,也展示了诗人对于友情和亲情的珍视和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