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里嗟留滞,蒹葭各一方。
不眠时问夜,多病过重阳。
海月悬何处,溪山梦自长。
有怀烟雨外,愁对菊花黄。
【注释】
九日:指重阳节。海月岩:在杭州西湖孤山南麓,相传为晋代诗人陶渊明的别墅。因有“秋水共长天一色”的诗句,故称“海月”。留滞:滞留。蒹葭:芦苇。
多病:身体不好。过重阳:过了重阳节。海月岩下有“九日登高处”的石刻。悬:挂在天上。溪山梦自长:梦魂飘向远方的山水。有怀烟雨外:怀念家乡的烟雾和细雨。
【赏析】
重阳时节,本应登山临水,赏菊饮菊酒,以畅情怀,而诗人却因病未能赴约,只能独自在室内徘徊,这怎不令人怅然若失呢?诗一开头就点出这一题旨,然后直截了当地说:“十里嗟留滞”,意思是说,从家中到友人的住处还有十里路程,自己因病不能前去游览,真是遗憾极了!“嗟”,表示感叹的语气,可译为“唉,”的意思。“留滞”,滞留,停留。这句的意思是:我因为生病,无法去参加朋友的聚会,真是感到万分遗憾啊!“叹”就是感叹的意思。
下面两句是说:虽然身体不佳,但到了夜晚仍然失眠不安地辗转反侧,思念着朋友;又因为重阳节已过,自己又体弱多病,所以特别觉得难过。“不眠时问夜”,“问夜”,即“问天”。“不眠时”,是说夜里睡不着的时候。“重阳”是农历九月九日,又称“登高节”、“菊花节”。古人认为这一天天气晴朗,万物可以生长,所以有登高饮酒的习俗。《旧唐书·礼仪志》说:唐代人重阳节这天,“都人游玩于长安通衢”;而宋代诗人陆游也写有《九月九日无客过、与王德麟、范伯崇、顾叔朝、秦少章同赋》、《九日登巴陵郡重阳山作》等诗。可见,唐代的重阳节,人们还喜欢登高远望。然而,诗人因病不能前往,只能在家遥望朋友,这该是多么令人伤感啊!最后两句诗是说:那高高的、皎洁的月亮悬挂在天空中,就像它挂在海月岩上一般;那美丽的山水之景又仿佛在我的梦中久久萦绕不去。“海月”,指的是位于浙江宁波市北的海宁市的观潮胜地——钱塘江口的海宁市,那里有座海宁潮神庙。诗人把明月比作海月岩中的海月,说明他多么希望能与朋友们一起欣赏海月的美丽啊!“溪山梦自长”一句则表明,自己的梦境总是那么遥远、绵长,好像一直延伸到了远方的山水之间。“溪山”在这里指代的是作者居住的家乡,因为诗人曾写过一首名叫《溪山卧疾》的诗。“梦”,指梦魂。“自长”即自悠扬。这里说,自己的梦魂飘流在远方山水之间,不知所终,真令人惆怅不已啊!
最后两句是说:我怀着对故乡亲人的思念之情,又对着那秋天里黄灿灿的菊花发愁,不知如何是好啊!“烟雨外”,指的是诗人所在的杭州。“愁对菊花黄”,是说自己面对满园盛开的菊花,心情十分忧愁。这里的“愁”是指忧伤、愁闷之意。菊花在中国文化中有着深厚的象征意义,常被用来比喻那些忠贞不屈、傲骨铮磘的英雄人物。如唐代诗人李商隐的《菊花》一诗中写道:“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黄。陶潜只慕东篱菊,金蕊不败由霜光。”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陶潜那种隐居田园生活的喜爱,以及他对菊花不畏严寒、傲视权贵的高洁品格的赞美。而在这两句诗中,诗人却似乎在表达一种失落感和无助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