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雀春深,纸鸢书暖,绣床无力抛针倦。朝来不是懒看花,羞颜怕与花相见。
粉颊啼痕,罗消裙襕。红泉脉脉流松涧。湘琴一曲美人愁,云连猿路秋连雁。

踏莎行

铜雀春深,纸鸢书暖,绣床无力抛针倦。朝来不是懒看花,羞颜怕与花相见。粉颊啼痕,罗消裙襕。红泉脉脉流松涧。湘琴一曲美人愁,云连猿路秋连雁。

赏析:

此词为宋代文学家欧阳修的《踏莎行·候馆梅残》。上阕写行人客旅的思念。以时空的转换,写人在旅途,漂泊无际,且无止期,从而展示了游子剪不断的离愁。下阕写居者对高楼的企盼和悬想,写远望之景。全词通过描绘一幅幅生动的画面,表达了作者对远方亲人的深深思念之情。

首句“铜雀春深”描绘出春天的生机盎然,但紧接着的“纸鸢书暖”却透露出一种温馨而又孤独的氛围,暗示了作者内心的复杂情绪。接着,“绣床无力抛针倦”展现了主人公在闲暇之余,对家中针线活的厌烦和对生活琐事的厌倦,这进一步加深了词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最后两句“朝来不是懒看花,羞颜怕与花相见”,则揭示了主人公的内心矛盾,既不愿意错过欣赏美景的机会,但又害怕与亲人相见时产生尴尬和羞涩。这种情感的矛盾使得词人更加深切地体会到离别的痛苦。

词中多处运用了细腻的心理描写,如“粉颊啼痕”、“罗消裙襕”等,都巧妙地传达了人物的情感变化。这些细节的刻画使整首词更加生动、感人,同时也反映了作者深厚的人文素养和精湛的艺术技巧。

这首词还体现了宋词婉约派的特点。在表达情感时,词人往往采用含蓄、细腻的手法,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情感的抒发,达到抒情的目的。这种艺术风格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也使得《踏莎行》成为一首经典的文学作品。

《踏莎行》以其深情的词句和婉转的风格,成功地表达了作者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这不仅是对个人情感的真实写照,也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传承和发扬。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