芍药牡丹开已罢,明朝不是春光。莺儿撩乱送斜阳。繁华应不尽,蜂蝶且休忙。
几架蔷薇依碧槛,新荷更满芳塘。水晶帘外细飘香。推枰听玉树,移座倒金觞。

解析:

诗句解读:

  1. “芍药牡丹开已罢,明朝不是春光” - 这句表明了芍药和牡丹的盛开已经结束,暗示着春天即将过去。”明朝不是春光”进一步指出,尽管春天已经过去,但并非真正的季节变化,而是某种形式的结束或变迁。
  2. “莺儿撩乱送斜阳” - 莺鸟在黄昏时分扰动了宁静,可能象征着某种混乱或者不安的情绪。这里的“送斜阳”可能意味着时间的流逝或生命的无常。
  3. “繁华应不尽,蜂蝶且休忙” - 这句话表达了对繁华景象无法持久的感慨,同时也劝诫人们不要过于忙碌,享受当下。
  4. “几架蔷薇依碧槛,新荷更满芳塘” - 描述了蔷薇和荷花的美丽景象,蔷薇依附在绿色的栏杆上,荷叶上新长的水草更加丰满。这两句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自然画面,强调了自然界的美。
  5. “水晶帘外细飘香” - 这里描述的是窗帘外面传来的细微花香,可能是指某种植物的香味,增添了一丝清新之感。
  6. “推枰听玉树,移座倒金觞” - 描述了一种优雅的场景,可能是在欣赏音乐或者戏剧表演时的情景。通过这样的活动来放松身心,享受生活的快乐。

译文:
芍药和牡丹已经凋谢,明天不是真正的春天。
黄昏时分,莺鸟在搅动着平静。
繁花似锦却难以持久,蜂蝶们也无需太过匆忙。
几架蔷薇靠着绿色的栏杆,新长出的荷叶铺满了池塘。
轻轻的风带来了窗外的花香,让人心情舒畅。
推枰听玉树,移座倒金觞,享受生活的美好时光。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的最后时刻,从牡丹芍药的盛放转向了它们的凋落,反映了时间流逝和美好事物易逝的哲理。诗人以自然景观的变化为载体,传达了关于生命无常、珍惜当下的情感。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象征,诗人展示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赞美。同时,诗中也流露出一种超然物外的闲适与从容,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美学理念——天人合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