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城箫鼓无端闹,说近元宵。华烛高烧。偏对良辰更寂寥。
斜风细雨敲窗户,又送萧条。愁病无聊。何日行歌白下桥。
以下是对这首诗《采桑子 · 甲戌正月十三夜风雨作》的逐句释义、译文及赏析:
诗句释义与译文
- 华灯光射银屏影:华灯的光芒照射在银白色的屏风上,营造出一种明亮而华丽的氛围。
- 斗起春光:形容春日的阳光如同被点亮一般,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 月转回廊:月亮随着回廊移动,使得整个空间显得更加静谧。
- 罗绮风飘满路香:罗绮(华丽的丝织品)随风飘扬,弥漫着香气,描绘了一个充满诗意和浪漫的场景。
- 又送萧条:再次带来了萧瑟和凄凉的感觉,可能是由于天气变化或某种情感影响。
- 愁病无聊:表达了因忧愁和疾病而感到的无助和无聊。
- 何日行歌白下桥:何时能够重新行走于白下桥上,享受自由和快乐的时光。
关键词注释
- 春城:指春天的京城,暗示季节特征为春季。
- 华烛:华丽的蜡烛,通常用于庆祝活动。
- 良辰:美好的时光,这里特指元宵节这样的节日夜晚。
- 斜风细雨:描述天气情况,斜风和细雨可能增加了夜晚的气氛。
- 行歌:行走间唱歌,表达了诗人希望摆脱困境、重获自由的愿望。
赏析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顾璘的作品,描绘了甲戌正月十三夜的风风雨雨景象。通过华灯、月光、细雨等元素,展现了一个既有喜庆气氛又有凄凉情绪的画面。诗人通过对比元宵节应有的热闹与当前孤独、忧愁的状态,表达了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现状的不满。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和人物心情的细腻刻画,传达了诗人对自由和快乐的渴望以及对于不如意现实的无奈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