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兰舟、溯江西上,渺茫云树何处。天涯相见频相别,同作水边风絮。春欲去,恨故苑、莺花总付烟和雨。离情罢诉!教夜半啼鹃、声声向月,为写此愁苦。
思重会,定在吴阊古渡,吹箫城下应许。英雄失路皆无策,渐使浣纱怜汝。君莫取,鸿鹄在、他时自有凌霄羽。功名粪土!且满酌霜醪,还携渔艇,共醉白苹渚。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词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此词上片写与友人在江边分别的情景。“天涯相见”三句,写两人虽天各一方,但依然频频相会。“春欲去”以下几句,抒发了离别时的惆怅情怀,并暗寓自己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苦闷。下片写别后相思之苦。过片两句,化用李商隐《锦瑟》诗意,以“啼鹃”、“月”点明离情。结尾二句,写自己虽然怀才而未遇,但定当奋发有为,终当功成名就。结句“且”字,语意双关,既含有对友人的期望,也含有对自己未来的设想。

【答案】

(1)放兰舟、溯江西上,渺茫云树何处。

译文:把船儿放出去,顺江西行,渺茫的云树在何处?

注释:溯:逆流而上。渺茫:模糊不清的样子。

赏析:词人将友人送别的地点放在江南的西面,即今江西一带。“渺茫”,指水天相接,迷蒙一片。这一句写出了友人离去的方向,也为下文的“天涯相见”作了铺垫。

(2)天涯相见频相别,同作水边风絮。

译文:你我虽相隔千里,却常常相聚;像风中的柳絮一样飘泊不定。

注释:频相别:频频地别离。

赏析:“频”字表明了词人与友人之间依依不舍的心情。水边的风絮,形象地比喻了词人与友人的聚散无常。

(3)春欲去,恨故苑、莺花总付烟和雨。

译文:春天即将过去,我十分感伤;故苑的莺歌和花蕊都已随着雨水被冲走。

注释:莺花:指美丽的春景。莺歌花蕊:泛指春天里的一切美好事物。总付烟和雨中:全都随着雨水被冲走。

赏析:这句词写出了词人对故园的美好回忆,同时也表达了他对故国山河的深深眷恋。

(4)离情罢诉!教夜半啼鹃、声声向月,为写此愁苦。

译文:“离情”已诉尽,但啼鸟的哀鸣仍在夜间响起。让我独自对着月亮写下这些愁苦吧。

注释:罢:结束。啼鹃:传说蜀地多杜鹃鸟,其叫声悲切凄厉。声声向月:形容啼鹃叫得声音凄切。

赏析:这句词写出了词人内心的孤独和痛苦,同时也表现了他与友人之间的深厚情谊。

(5)思重会,定在吴阊古渡,吹箫城下应许。

译文:思念着与你重聚的日子,一定在苏州城外的古渡口实现;那地方有个吹笙的城隍庙。

注释:吴阊:即苏州。吹箫城:旧传春秋时期越国的乐师俞伯牙善于吹箫,他曾经到晋国拜访魏文王,魏文王曾命他吹奏一曲《凤求凰》,结果没有成功,后来他终于得到了知音,实现了与钟子期约定的“高山流水觅知音”的故事。

赏析:这句话写出了词人的希望和期盼。“定在”一词表示肯定的意思,表达了词人对未来重逢的美好憧憬。

(6)英雄失路皆无策,渐使浣纱怜汝。

译文:那些英雄豪杰失去了出路,都没有办法;渐渐地连浣纱女也可怜你了。

注释:浣纱:传说古代美人西施在太湖浣纱时,其美貌被路过的男子看见了,于是就想娶她为妻,可是西施坚决不同意。

赏析:“无策”二字写出了英雄们在面对困境时的无奈和无力。而浣纱女则表现出了女性的柔情与善良,她愿意为这些英勇之士提供帮助和支持。

(7)君莫取,鸿鹄在、他时自有凌霄羽。功名粪土!且满酌霜醪,还携渔艇,共醉白苹渚。

译文:你不要追求那些高远的事业;你将来会有凌云壮志的抱负;功名富贵就像粪土一样微不足道;让我们举起酒杯畅饮;乘着渔船,一起到白苹洲去饮酒作乐吧!

注释:鸿鹄:指天鹅一类的鸟,喻指有远大志向的人。凌霄羽:高大挺拔的羽毛,常用来比喻高远的境界或崇高的精神境界。

赏析:这句词表达了作者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他认为一个人的价值并不在于他的功名利禄,而在于他的内心世界和精神追求。同时,他也鼓励大家要勇敢地去追求自己的理想和目标。最后两句词描绘了一幅美好的画面:人们举杯畅饮,乘着渔船,一起到白苹洲去饮酒作乐。这种生活充满了诗意和浪漫色彩。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