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沉沉不语之士,且莫输心;见悻悻自好之人,应须防口。

念头昏散处,要知提醒;念头吃紧时,要知放下。不然恐去昏昏之病,又来憧憧之扰矣。

霁日青天,倏变为迅雷震电;疾风怒雨,倏转为朗月晴空。气机何尝一毫凝滞,太虚何尝一毫障蔽,人之心体亦当如是。

胜私制欲之功,有曰识不早、力不易者,有曰识得破、忍不过者。盖识是一颗照魔的明珠,力是一把斩魔的慧剑,两不可少也。

横逆困穷,是锻炼豪杰的一副炉锤。能受其锻炼者,则身心交益;不受其锻炼者,则身心交损。

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此戒疏于虑者。宁受人之欺,毋逆人之诈,此警伤于察者。二语并存,精明浑厚矣。

毋因群疑而阻独见,毋任己意而废人言,毋私不惠而伤大体,毋借公论以快私情。

【诗句】
遇沉沉不语之士,且莫输心;见悻悻自好之人,应须防口。念头昏散处,要知提醒;念头吃紧时,要知放下。不然恐去昏昏之病,又来憧憧之扰矣。霁日青天,倏变为迅雷震电;疾风怒雨,倏转为朗月晴空。气机何尝一毫凝滞,太虚何尝一毫障蔽,人之心体亦当如是。胜私制欲之功,有曰识不早、力不易者,有曰识得破、忍不过者。横逆困穷,是锻炼豪杰的一副炉锤。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此戒疏于虑者。宁受人之欺,毋逆人之诈,此警伤于察者。二语并存,精明浑厚矣。毋因群疑而阻独见,毋任己意而废人言,毋私不惠而伤大体,毋借公论以快私情。

【译文】
遇到沉默不语的人,不要轻视他们的心思;遇到自高自大的人,要谨慎你的言行。当思绪混乱时,要知道提醒自己;当情绪激动时,要学会放下。否则可能会陷入昏沉或烦躁中,难以自拔。晴朗的天空瞬间变成雷霆闪电,狂风暴雨瞬息间转成朗月和晴空。人的气机从未有过一丝凝滞,虚空也从未有过一丝障碍,做人的心性也应该如此。克服私心、克制欲望的功效,有些人说因为认识不到问题严重而没有及时处理,有些则说认识到了但力量不够而无法解决。一颗照亮邪恶的明珠,一把斩除邪恶的慧剑。两者缺一不可。面对逆境困难,这是磨练杰出人物的工具。能够经受其磨练的人,身心都得到益处;不能经受其磨练的人,身心都会受到损害。心中不应存有害人的歹毒念头,但也不可缺乏防范他人的念头,这是告诫那些粗心大意的人。宁可被欺骗,也不愿违抗别人的欺诈,这是警告那些善于洞察的人。这两种观念共存,就能做到聪明而宽容。不要因为众多疑虑就阻碍自己独到的见解,不要凭借自己的主观臆断而废弃他人的建议,不要因小失大而伤害整体利益,不要借助公开的讨论来满足个人的私欲。

【赏析】
这首诗通过比喻和寓言的方式,教导人们如何正确面对不同性格和境遇的人。首先,诗中提到对于沉默寡言或者自我标榜的人的态度:一是不要轻易地放弃自己的想法,二是要有警惕心,以防被小人利用。其次,诗中强调在心情浮躁时需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避免做出错误的判断。此外,诗中还提到了“霁日青天”和“疾风怒雨”等自然现象的变化,借此比喻人心的变幻无常,以及如何应对这些变化。最后,关于如何处理人际关系的问题,诗人提出了一个中庸之道的观点,即既要保持警惕,又要有所宽容和理解。

诗中的“识不早、力不易”、“识得破、忍不过”等说法,强调了认识问题和采取行动的重要性。同时,诗中还指出了一些人性的弱点和错误行为的危害性,提醒人们要时刻保持警觉,避免受到不良的影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