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对卓曰:“适来曹操似有行刺之状,及被喝破,故推献刀。”卓曰:“吾亦疑之。”正说话间,适李儒至,卓以其事告之。儒曰:“操无妻小在京,只独居寓所。今差人往召,如彼无疑而便来,则是献刀;如推托不来,则必是行刺,便可擒而问也。”卓然其说,即差狱卒四人往唤操。去了良久,回报曰:“操不曾回寓,乘马飞出东门。门吏问之,操曰‘丞相差我有紧急公事’,纵马而去矣。”儒曰:“操贼心虚逃窜,行刺无疑矣。”卓大怒曰:“我如此重用,反欲害我!”儒曰:“此必有同谋者,待拿住曹操便可知矣。”卓遂令遍行文书,画影图形,捉拿曹操:擒献者,赏千金,封万户侯;窝藏者同罪。
且说曹操逃出城外,飞奔谯郡。路经中牟县,为守关军士所获,擒见县令。操言:“我是客商,覆姓皇甫。”县令熟视曹操,沉吟半晌,乃曰:“吾前在洛阳求官时,曾认得汝是曹操,如何隐讳!且把来监下,明日解去京师请赏。”把关军士赐以酒食而去。至夜分,县令唤亲随人暗地取出曹操,直至后院中审究;问曰:“我闻丞相待汝不薄,何故自取其祸?”操曰:“燕雀安知鸿鹄志哉!汝既拿住我,便当解去请赏。何必多问!”县令屏退左右,谓操曰:“汝休小觑我。我非俗吏,奈未遇其主耳。”操曰:“吾祖宗世食汉禄,若不思报国,与禽兽何异?吾屈身事卓者,欲乘间图之,为国除害耳。今事不成,乃天意也!”县令曰:“孟德此行,将欲何往?”操曰:“吾将归乡里,发矫诏,召天下诸侯兴兵共诛董卓:吾之愿也。”县令闻言,乃亲释其缚,扶之上坐,再拜曰:“公真天下忠义之士也!”曹操亦拜,问县令姓名。县令曰:“吾姓陈,名宫,字公台。老母妻子,皆在东郡。今感公忠义,愿弃一官,从公而逃。”操甚喜。是夜陈宫收拾盘费,与曹操更衣易服,各背剑一口,乘马投故乡来。
诗句:
陈留践位 谋董贼孟德献刀
译文:
曹操在被李儒阻止后,董卓命令他离开,并承诺如果曹操回来,他将会受到奖励。曹操决定逃离董卓的势力范围,逃往谯郡。在路上,曹操被守关军士捕获,被带到中牟县,县令审问后释放了他。曹操继续逃亡,最终投奔到袁术那里。
注释:
- 陈留: 地名,位于河南省开封市,是东汉末年的都城,后来成为董卓的根据地。
- 践位: 指登上帝位,这里指的是曹操在洛阳重新掌权,恢复汉室的名义。
- 谋董贼孟德献刀: 这是对董卓的直接指责,其中“孟德”是对董卓的尊称,而“献刀”暗示了董卓试图刺杀曹操的行为。这里的“献刀”可能是指曹操在逃离董卓时,董卓派人追赶,但曹操机智地逃脱。
赏析:
《三国演义》第四回“废汉帝陈留践位 谋董贼孟德献刀”描绘了董卓与曹操之间的复杂关系。本段通过对话和动作展示了曹操的机智和勇敢,以及董卓的贪婪和残忍。曹操的智慧和策略使他能够在危险的环境中生存下来,而董卓的野心和残暴则注定了他的失败。这一情节不仅展示了古代政治斗争的激烈程度,也反映了人性中的善恶两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