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说来使回徐州,入城见陶谦,呈上书札,言曹兵已退。谦大喜,差人请孔融、田楷、云长、子龙等赴城大会。饮宴既毕,谦延玄德于上座,拱手对众曰:“老夫年迈,二子不才,不堪国家重任。刘公乃帝室之胄,德广才高,可领徐州。老夫情愿乞闲养病。”玄德曰:“孔文举令备来救徐州,为义也。今无端据而有之,天下将以备为无义人矣。”糜竺曰:“今汉室陵迟,海宇颠覆,树功立业,正在此时。徐州殷富,户口百万,刘使君领此,不可辞也。”玄德曰:“此事决不敢应命。”陈登曰:“陶府君多病,不能视事,明公勿辞。”玄德曰:“袁公路四世三公,海内所归,近在寿春,何不以州让之?”孔融曰:“袁公路冢中枯骨,何足挂齿!今日之事,天与不取,悔不可追。”玄德坚执不肯。陶谦泣下曰:“君若舍我而去,我死不瞑目矣!”云长曰:“既承陶公相让,兄且权领州事。”张飞曰:“又不是我强要他的州郡;他好意相让,何必苦苦推辞!”玄德曰:“汝等欲陷我于不义耶?”陶谦推让再三,玄德只是不受。陶谦曰:“如玄德必不肯从,此间近邑,名曰小沛,足可屯军,请玄德暂驻军此邑,以保徐州。何如?”众皆劝玄德留小沛,玄德从之。陶谦劳军已毕,赵云辞去,玄德执手挥泪而别。孔融、田楷亦各相别,引军自回。玄德与关、张引本部军来至小沛,修葺城垣,抚谕居民。
诗句
- 且说来使回徐州,入城见陶谦,呈上书札,言曹兵已退。
- 注释:暂且回去报告(使)让刘备返回徐州;进到城中去拜见陶谦;呈上书信,告知曹操的军队已经撤退了。
- 谦大喜,差人请孔融、田楷、云长、子龙等赴城大会。
- 注释:陶谦非常开心,派人邀请孔融、田楷、关羽、张飞等人前往城中的大会。
- 饮宴既毕,谦延玄德于上座,拱手对众曰:“老夫年迈,二子不才,不堪国家重任。”
- 注释:宴会结束后,陶谦邀请刘备坐在上座,并向众人拱手致谢说:“我年事已高,我的两个儿子都不够才干,无法承担国家的重任。”
- 玄德曰:“孔文举令备来救徐州,为义也。今无端据而有之,天下将以备为无义人矣。”
- 注释:刘备回应说:“孔融命令我来救援徐州,是为了道义。如今无缘无故占据着徐州,天下人将会认为我是没有道义的人。”
- 糜竺曰:“今汉室陵迟,海宇颠覆,树功立业,正在此时。徐州殷富,户口百万,刘使君领此,不可辞也。”
- 注释:糜竺说:“现在汉朝衰落,天下动荡不安,建立功业的机会正等着我们。徐州地大物博,人口众多,拥有百万户,您接受这个任务,是不应该推辞的。”
- 玄德曰:“此事决不敢应命。”
- 注释:刘备说:“这件事我坚决不会答应的。”
- 陈登曰:“陶府君多病,不能视事,明公勿辞。”
- 注释:陈登说:“陶谦大人身体不好,不能理事,您就不要推辞了。”
- 玄德曰:“袁公路四世三公,海内所归,近在寿春,何不以州让之?”
- 注释:刘备说:“袁术是四世三公,是全国公认的领袖,他的位置就在寿春,为什么不将徐州让他呢?”
- 孔融曰:“袁公路冢中枯骨,何足挂齿!今日之事,天与不取,悔不可追。”
- 注释:孔融回答说:“袁术不过是一堆枯骨罢了,不值得一提!今天的事情如果错过了,就后悔也来不及了。”
- 玄德坚执不肯。陶谦泣下曰:“君若舍我而去,我死不瞑目矣!”
- 译文:刘备坚持不接受。陶谦感动得落泪说:“您如果不放弃我,我不会闭上眼睛的。”
- 云长曰:“既承陶公相让,兄且权领州事。”
- 译文:关羽说:“既然您接受了陶谦的建议,那么我就暂时主持徐州事务吧。”
- 张飞曰:“又不是我强要他的州郡;他好意相让,何必苦苦推辞!”
- 译文:张飞说:“又不是我强行要求他的州郡;他好心提出让出,又何必一定要坚持拒绝呢?”
- 陶谦推让再三,玄德只是不受。陶谦曰:“如玄德必不肯从,此间近邑,名曰小沛,足可屯军,请玄德暂驻军此邑,以保徐州。何如?”
- 译文:陶谦一再推让,但刘备始终不接受。于是陶谦提议说:“如果您一定不肯接受,这里有个附近的县城叫小沛,足以用来驻扎军队,请您在这里暂时驻军,以保护和保障徐州的安全。怎么样?”
- 众皆劝玄德留小沛,玄德从之。陶谦劳军已毕,赵云辞去,玄德执手挥泪而别。
- 译文:大家都劝说刘备留下小沛作为临时驻地,刘备听从了这个建议。陶谦完成了对军队的慰劳后,赵云告辞离开,刘备与他握手告别并含泪送行。
- 孔融、田楷亦各相别,引军自回。
- 译文:孔融和田楷也各自与刘备告别,带领各自的军队回去了。
- 玄德与关、张引本部军来至小沛,修葺城垣,抚谕居民。
- 译文:刘备和他的部下一起来到小沛,修复城墙,安抚当地居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