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知其计若何,且听下文分解。
《三国演义》第二十四回“国贼行凶杀贵妃,皇叔败走投袁绍”是一段描绘曹操奸险狠毒、残忍无情的故事。下面我将逐句解释这段故事的内容。
- 原文:“董卓欺君误国贼,行凶杀人灭九族。”
- 关键词注释:董卓(Zhuo Zheng),东汉末年权臣,曾掌握朝政大权,因专横跋扈被百姓称为“国贼”(意为国家的最大害)。此处指其行为如贼一般,对国家和人民造成伤害。
- 赏析:董卓作为朝廷的权臣,其专断的行为严重危害了国家的稳定与人民的生活。此句突出了董卓行为的恶劣与对国家人民的极大伤害。
- 原文:“王允定计诛董卓,不分青红乱砍人。”
- 关键词注释:王允(Wang Yunkun),东汉末年著名的政治人物,为铲除董卓而设计杀害董卓的计划。
- 赏析:王允为了消除董卓这一祸国殃民的罪魁祸首,不惜设计将其诛杀。这显示了王允的政治智慧以及对国家未来的坚定决心。
- 原文:“貂蝉拜月求荣华,美艳动人心不移。”
- 关键词注释:貂蝉(Diao Chan),三国时期著名的美女,以美貌闻名。在这个故事中,貂蝉被描述为通过拜月来祈求荣华富贵。
- 赏析:这里的貂蝉是一个具有极高魅力的女性角色,她的美丽不仅外表吸引人,更有一种让人无法移开眼睛的魔力。这种描写增加了故事的艺术效果,同时也反映了古代社会对女性美的标准和期待。
- 原文:“吕布见美心动情,忘恩负义真小人。”
- 关键词注释:吕布(Lü Bu),三国时期著名的勇将,后成为曹操的部将。他因为爱慕貂蝉而忘记了恩情,被形容为“真小人”。
- 赏析:吕布的形象在这里被刻画成一个情感用事的人,他对貂蝉的一见钟情让他忘记了对曹操的忠诚。这样的描述突出了人性中的弱点,同时也展示了吕布个性中的矛盾与复杂性。
- 原文:“董卓杀忠良无辜,天下震惊恨无穷。”
- 关键词注释:忠良(Zhong Liang),忠于国家和君王的人。这里指的是被董卓杀害的忠臣。
- 赏析:董卓的暴行使得忠诚的大臣们无辜受害,这引起了广泛的社会震动。这不仅是对董卓罪行的谴责,也是对那个时代道德沦丧和政治腐败的一种反映。
- 原文:“袁绍欲救难中危,却怕董卓太凶猛。”
- 关键词注释:袁绍(Yu Shuai),东汉末年的军阀,后来成为曹操的对手。
- 赏析:袁绍虽然有救援之心,但面对强大的董卓感到害怕。这揭示了当时强权政治下,即使是有志之士也难以摆脱命运的束缚。
- 原文:“曹操智勇双全才,终成大业震天下。”
- 关键词注释:曹操(Cao Cao),三国时代魏国的奠基者,以其智勇著称。
- 赏析:尽管面临许多困难和挑战,曹操凭借自己的智谋和勇气最终成就了一番伟业,这展现了他的非凡才华和领导力,也为后世留下了深刻的历史印象。
这段文字通过生动的历史场景,展现了曹操、王允、吕布等历史人物的性格特点和他们在三国乱世中的生存斗争。通过对关键情节的描述,既表现了人物的个性和内心世界,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背景和历史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