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分两头。且说刘玄德在夏口专候孔明回来,忽见一队船到,乃是公子刘琦自来探听消息。玄德请上敌楼坐定,说:“东南风起多时,子龙去接孔明,至今不见到,吾心甚忧。”小校遥指樊口港上:“一帆风送扁舟来到,必军师也。”玄德与刘琦下楼迎接。须臾船到,孔明、子龙登岸。玄德大喜。问候毕,孔明曰:“且无暇告诉别事。前者所约军马战船,皆已办否?”玄德曰:“收拾久矣,只候军师调用。”
孔明便与玄德、刘琦升帐坐定,谓赵云曰:“子龙可带三千军马,渡江径取乌林小路,拣树木芦苇密处埋伏。今夜四更已后,曹操必然从那条路奔走。等他军马过,就半中间放起火来。虽然不杀他尽绝,也杀一半。”云曰:“乌林有两条路:一条通南郡,一条取荆州。不知向那条路来?”孔明曰:“南郡势迫,曹操不敢往;必来荆州,然后大军投许昌而去。”云领计去了。又唤张飞曰:“翼德可领三千兵渡江,截断彝陵这条路,去葫芦谷口埋伏。曹操不敢走南彝陵,必望北彝陵去。来日雨过,必然来埋锅造饭。只看烟起,便就山边放起火来。虽然不捉得曹操,翼德这场功料也不小。”飞领计去了。又唤糜竺、糜芳、刘封三人各驾船只,绕江剿擒败军,夺取器械。三人领计去了。孔明起身,谓公子刘琦曰:“武昌一望之地。最为紧要。公子便请回,率领所部之兵,陈于岸口。操一败必有逃来者,就而擒之,却不可轻离城郭。”刘琦便辞玄德、孔明去了。孔明谓玄德曰:“主公可于樊口屯兵,凭高而望,坐看今夜周郎成大功也。”
诗句
三国演义 · 第四十九回 · 七星坛诸葛祭风 三江口周瑜纵火
话分两头。
且说刘玄德在夏口专候孔明回来,忽见一队船到,乃是公子刘琦自来探听消息。
玄德请上敌楼坐定,说:“东南风起多时,子龙去接孔明,至今不见到,吾心甚忧。”
小校遥指樊口港上:“一帆风送扁舟来到,必军师也。”玄德与刘琦下楼迎接。须臾船到,孔明、子龙登岸。
玄德大喜。问候毕,孔明曰:“且无暇告诉别事。前者所约军马战船,皆已办否?”
玄德曰:“收拾久矣,只候军师调用。”
孔明便与玄德、刘琦升帐坐定,谓赵云曰:“子龙可带三千军马,渡江径取乌林小路,拣树木芦苇密处埋伏。今夜四更已后,曹操必然从那条路奔走。等他军马过,就半中间放起火来。虽然不杀他尽绝,也杀一半。”
云曰:“乌林有两条路:一条通南郡,一条取荆州。不知向那条路来?”
孔明曰:“南郡势迫,曹操不敢往;必来荆州,然后大军投许昌而去。”云领计去了。
又唤张飞曰:“翼德可领三千兵渡江,截断彝陵这条路,去葫芦谷口埋伏。曹操不敢走南彝陵,必望北彝陵去。来日雨过,必然来埋锅造饭。只看烟起,便就山边放起火来。虽然不捉得曹操,翼德这场功料也不小。”
飞领计去了。又唤糜竺、糜芳、刘封三人各驾船只,绕江剿擒败军,夺取器械。三人领计去了。
孔明起身,谓公子刘琦曰:“武昌一望之地。最为紧要。公子便请回,率领所部之兵,陈于岸口。操一败必有逃来者,就而擒之,却不可轻离城郭。”
刘琦便辞玄德、孔明去了。
孔明谓玄德曰:“主公可于樊口屯兵,凭高而望,坐看今夜周郎成大功也。”
译文
在《三国演义》的第四十九回中,诸葛亮(孔明)在七星坛利用东风进行祭风,以助周瑜成功实施了火攻计划。同时,刘琦被派遣去探听消息并等待诸葛亮的到来。当诸葛亮和赵云讨论行动计划时,他们确定了具体的战术:赵云将带领三千军队,从乌林的小路出发,选择树丛密集的地方设下伏击;而张飞则负责切断彝陵的路线,并在葫芦谷口设下埋伏。与此同时,糜竺、糜芳和刘封三人也被派去剿捕战败的敌军并夺取他们的装备。此外,孔明还指示刘琦回到夏口,指挥他的部下在岸边待命,以便捕捉任何可能逃回来的敌人。最终,诸葛亮预测到曹操会失败并希望他的军队能安全返回北方,因此建议刘琦留守夏口。最后,孔明对刘备表示,他会在樊口驻军,通过高处监视战斗,见证周瑜取得的胜利。
赏析
这一章节描绘了三国时期著名的赤壁之战前的紧张准备和战略部署。诸葛亮通过七星坛的祭风成功地利用东风,为周瑜提供了必要的自然条件来实现火攻。这一行动显示了诸葛亮的智慧和对天象的理解能力。同时,刘琦和赵云的行动展示了各自将领的能力和他们对局势的判断。整个情节反映了古代军事策略中的巧妙运用和对自然环境的依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