肃作别下船而回,先到柴桑郡见周瑜。瑜问曰:“子敬讨荆州如何?”肃曰:“有文书在此。”呈与周瑜,瑜顿足曰:“子敬中诸葛之谋也!名为借地,实是混赖。他说取了西川便还,知他几时取西川?假如十年不得西川,十年不还?这等文书,如何中用,你却与他做保!他若不还时,必须连累足下,主公见罪奈何?”肃闻言,呆了半晌,曰:“恐玄德不负我。”瑜曰:“子敬乃诚实人也。刘备枭雄之辈,诸葛亮奸猾之徒,恐不似先生心地。”肃曰:“若此,如之奈何?”瑜曰:“子敬是我恩人,想昔日指囷相赠之情,如何不救你?你且宽心住数日,待江北探细的回,别有区处。”鲁肃跼蹐不安。

过了数日,细作回报:“荆州城中扬起布幡做好事,城外别建新坟,军士各挂孝。”瑜惊问曰:“没了甚人?”细作曰:“刘玄德没了甘夫人,即日安排殡葬。瑜谓鲁肃曰:“吾计成矣:使刘备束手就缚,荆州反掌可得!”肃曰:“计将安出?”瑜曰:“刘备丧妻,必将续娶。主公有一妹,极其刚勇,侍婢数百,居常带刀,房中军器摆列遍满,虽男子不及。我今上书主公,教人去荆州为媒,说刘备来入赘。赚到南徐,妻子不能勾得,幽囚在狱中,却使人去讨荆州换刘备。等他交割了荆州城池,我别有主意。于子敬身上,须无事也。”鲁肃拜谢。

诗句:
肃作别下船而回,先到柴桑郡见周瑜。瑜问曰:“子敬讨荆州如何?”肃曰:“有文书在此。”呈与周瑜,瑜顿足曰:“子敬中诸葛之谋也!名为借地,实是混赖。他说取了西川便还,知他几时取西川?假如十年不得西川,十年不还?这等文书,如何中用,你却与他做保!他若不还时,必须连累足下,主公见罪奈何?”肃闻言,呆了半晌,曰:“恐玄德不负我。”瑜曰:“子敬乃诚实人也。刘备枭雄之辈,诸葛亮奸猾之徒,恐不似先生心地。”肃曰:“若此,如之奈何?”瑜曰:“子敬是我恩人,想昔日指囷相赠之情,如何不救你?你且宽心住数日,待江北探细的回,别有区处。”鲁肃跼蹐不安。

译文:
孙权在江边送走鲁肃后,立即回到京城建业。首先去拜访周瑜,周瑜质问鲁肃为何要帮助刘备夺取荆州。鲁肃回答说收到了一份书信,周瑜听后十分惊讶,认为鲁肃已经上了刘备的圈套。周瑜告诉鲁肃,如果刘备的妻子去世,他将续娶,孙权的女儿刚烈勇猛,家中侍婢数百人,平时随身携带武器,家中的军器陈列一空。如果让孙权的女儿去荆州为媒,说服刘备来投靠孙权,然后孙权可以借口夺取荆州,这样刘备将无处可去,被囚禁在牢房里。鲁肃感谢周瑜的建议。

赏析:
《三国演义》是一部描写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历史小说,作者罗贯中以丰富的想象力和生动的笔触塑造了众多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第五十四回 · 吴国太佛寺看新郎 刘皇叔洞房续佳偶》这一章节中,通过孙权与鲁肃的对话,展现了孙权对于政治权术的运用以及他对局势的判断和处理策略。

故事中的孙权表现出了高超的政治手腕。面对鲁肃的质疑,孙权并没有直接否认或解释,而是通过询问周瑜来间接表达自己的意图。这种策略不仅能够避免直接冲突,还能够有效地传达自己的想法,显示出孙权作为一位领导者的智慧和机智。

孙权对于刘备的态度也值得玩味。他在得知刘备即将续娶的消息后,立即联想到了夺取荆州的可能性。这表明孙权对于自己的领土安全有着极高的警觉性,一旦发现潜在的威胁,就会毫不犹豫地采取措施加以防范。同时,这也反映出孙权对于政治利益的敏锐嗅觉和个人权力的追求。

《三国演义》通过这一章的情节展现了孙权的政治智慧和权谋手段,同时也揭示了人性中的各种复杂情感和动机。通过对历史事件的重新解读和演绎,作者成功地将古代的故事与现代读者的情感产生了共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