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洪听知张郃输了一阵,又欲见罪。郭淮曰:“张郃被迫,必投西蜀;今可遣将助之,就如监临,使不生外心。”曹洪从之,即遣夏侯惇之侄夏侯尚并降将韩玄之弟韩浩,二人引五千兵,前来助战。二将即时起行。到张郃寨中,问及军情,郃言:“老将黄忠,甚是英雄,更有严颜相助,不可轻敌。”韩浩曰:“我在长沙知此老贼利害。他和魏延献了城池,害吾亲兄,今既相遇,必当报仇!”遂与夏侯尚引新军离寨前进。原来黄忠连日哨探,已知路径。严颜曰:“此去有山,名天荡山,山中乃是曹操屯粮积草之地。若取得那个去处,断其粮草,汉中可得也。”忠曰:“将军之言,正合吾意。可与吾如此如此。”严颜依计,自领一枝军去了。
却说黄忠听知夏侯尚、韩浩来,遂引军马出营。韩浩在阵前,大骂黄忠:“无义老贼!”拍马挺枪,来取黄忠。夏侯尚便出夹攻。黄忠力战二将,各斗十余合,黄忠败走。二将赶二十余里,夺了黄忠寨。忠又草创一营。次日,夏侯尚、韩浩赶来,忠又出阵,战数合,又败走。二将又赶二十余里,夺了黄忠营寨,唤张郃守后寨。郃来前寨谏曰:“黄忠连退二日,于中必有诡计。”夏侯尚叱张郃曰:“你如此胆怯,可知屡次战败!今再休多言,看吾二人建功!”张郃羞赧而退。次日,二将又战,黄忠又败退二十里;二将迤逦赶上。次日,二将兵出,黄忠望风而走,连败数阵,直退在关上。二将扣关下寨,黄忠坚守不出。孟达暗暗发书,申报玄德,说:“黄忠连输数阵,现今退在关上。”玄德慌问孔明。孔明曰:“此乃老将骄兵之计也。”赵云等不信。
诗句
三国演义 · 第七十回 · 猛张飞智取瓦口隘 老黄忠计夺天荡山
译文
三国演义第七十一回,猛张飞巧妙地夺取了瓦口隘,老将军黄忠巧计夺回了天荡山。曹洪听说张郃失利后想要责罚他,郭淮建议可以派遣夏侯惇的侄子夏侯尚和投降的韩玄弟弟韩浩前去帮助他,这样就能保持忠诚,不生二心。曹洪听从了这个建议,就派了夏侯尚和韩浩去支援张郃。两位将领立即出发。他们来到张郃的寨子里,询问情况后得知,张郃和老将黄忠都很厉害,还有严颜的帮助,不能轻视敌人。韩浩说:“我在长沙时知道这个老贼的厉害。他曾和魏延一起献城,害我亲兄,现在我们相遇,一定会报仇!”于是韩浩带新兵离开寨子前进。原来黄忠连日来侦察,知道了这条路线。严颜说:“那里有座山,叫天荡山,山上是曹操屯粮积草的地方。如果我们能够占领那个地方,切断他的粮食供应,汉中地区就可以得到。”黄忠说:“将军的话正合我意。我们可以按照你的计划去做。”严颜依计而行,自己带领一支军队去了。
注释
- 猛张飞:三国时期蜀国名将,勇猛善战。
- 老黄忠:三国时期蜀国将领,以勇猛和忠诚著称。
- 夏侯尚:三国时期魏国将领,与韩浩一起支援张郃。
- 严颜:三国时期蜀国的将领,与黄忠共同作战。
- 孟达:三国时期蜀国将领,后来向刘备报告张郃退守的情况。
- 孔明:指诸葛亮,当时是蜀国的丞相。
- 赵云:三国时期蜀国将领,参与多场战斗。
- 郭淮:魏国将领,提出援助的建议。
- 曹操:东汉末年及三国时期的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魏国的实际建立者。
- 魏延:三国时期蜀国将领,曾献城给魏国,后被处死。
- 张郃:三国时期蜀国将领,与黄忠等共同作战。
- 夏侯惇:三国时期魏国将领,其侄夏侯尚也参与了战斗。
- 韩玄:三国时期魏国将领,其弟韩浩参与支援张郃的战斗。
- 天荡山:地名,位于汉中附近,是曹操的屯粮积草之地。
- 孟达暗报玄德:孟达偷偷写信给刘备(玄德),告知张郃已经撤退到关上的情况。
- 孔明曰:此处引述诸葛亮对战事的看法或评论。
- 赵云等不信:赵云和其他将领不相信这些情报的真实性。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激烈的战斗场面,通过描述张郃、黄忠、夏侯尚、韩浩以及孟达等人的战斗过程和心理活动,展示了三国时期战争的残酷性和英雄人物的勇气与智慧。诗中的用词生动传神,如“猛张飞智取瓦口隘”、“老将军英勇”等描绘了人物的英勇形象,而“黄忠连输数阵”、“严颜计夺”则展示了战场上的智慧与策略。通过对这些细节的描述,诗人展现了那个时代战争的紧张氛围和英雄们的英雄气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