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议方定,是夜风雨大作。庞德坐于帐中,只听得万马争奔,征鼙震地。德大惊,急出帐上马看时,四面八方,大水骤至;七军乱窜,随波逐浪者,不计其数。平地水深丈余,于禁、庞德与诸将各登小山避水。比及平明,关公及众将皆摇旗鼓噪,乘大船而来。于禁见四下无路,左右止有五六十人,料不能逃,口称“愿降”。关公令尽去衣甲,拘收入船,然后来擒庞德。时庞德并二董及成何,与步卒五百人,皆无衣甲,立在堤上。见关公来,庞德全无惧怯,奋然前来接战。关公将船四面围定,军士一齐放箭,射死魏兵大半。董衡、董超见势已危,乃告庞德曰:“军士折伤大半,四下无路,不如投降。”庞德大怒曰:“吾受魏王厚恩,岂肯屈节于人!”遂亲斩董衡、董超于前,厉声曰:“再说降者,以此二人为例!”于是众皆奋力御敌。自平明战至日中,勇力倍增。关公催四面急攻,矢石如雨。德令军士用短兵接战。德回顾成何曰:“吾闻‘勇将不怯死以苟免,壮士不毁节而求生’。今日乃我死日也。汝可努力死战。”成何依令向前,被关公一箭射落水中。众军皆降,止有庞德一人力战。正遇荆州数十人,驾小船近堤来,德提刀飞身一跃,早上小船,立杀十余人,余皆弃船赴水逃命。庞德一手提刀,一手使短棹,欲向樊城而走。只见上流头,一将撑大筏而至,将小船撞翻,庞德落于水中。船上那将跳下水去,生擒庞德上船。众视之,擒庞德者,乃周仓也。仓素知水性,又在荆州住了数年,愈加惯熟;更兼力大,因此擒了庞德。于禁所领七军,皆死于水中。其会水者料无去路,亦皆投降。后人有诗曰:“夜半征鼙响震天,襄樊平地作深渊。关公神算谁能及,华夏威名万古传。”

”`
译文:
关公在第七十四回中,以大胜之势,面对庞德的挑战,展现了他的智勇双全。庞德抬榇决死战,关羽放水淹七军。庞德虽然英勇不屈,最终却败在了关羽的箭下。而关公则以智取胜,不仅擒住了庞德,还让于禁投降,取得了这场战役的胜利。

注释:

  • 《三国演义》:罗贯中的历史小说,描绘了东汉末年的政治斗争和军事冲突。
  • 第七十四回:小说的具体章节,讲述了这一回的故事。
  • 庞令明:指庞德,三国时期蜀汉将领。
  • 关云长:指关羽,三国时期蜀汉名将。
  • 放水淹七军:用大量的水攻击敌军,使敌军陷入困境。
  • 罾口川:地名,位于今天的四川境内,是曹操军队的一个营地。
  • 厚葬:对死者进行隆重的葬礼。
  • 曹营七军:曹操的军队,包括七个独立的单位或部队。

赏析:
《三国演义》作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以其生动的历史故事、丰富的人物性格塑造和曲折的情节发展赢得了读者的喜爱。该回中,关公与庞德之间的决战,不仅展现了关公的英勇无畏,也反映了他在关键时刻运用智慧的能力。庞德虽勇猛,但在关公的智谋面前仍显不足。此外,关公放水淹七军的策略更是体现了他高超的智慧和战略眼光。通过这一事件,关公不仅巩固了自己的地位和威望,也为后世留下了深刻的启示和影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