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大惊,举止失措。阚泽出班奏曰:“现有擎天之柱,如何不用耶?”权急问何人。泽曰:“昔日东吴大事,全任周郎;后鲁子敬代之;子敬亡后,决于吕子明;今子明虽丧,现有陆伯言在荆州。此人名虽儒生,实有雄才大略,以臣论之,不在周郎之下;前破关公,其谋皆出于伯言。主上若能用之,破蜀必矣。如或有失,臣愿与同罪。”权曰:“非德润之言,孤几误大事。”张昭曰:“陆逊乃一书生耳,非刘备敌手;恐不可用。”顾雍亦曰:“陆逊年幼望轻,恐诸公不服;若不服则生祸乱,必误大事。”步骘亦曰:“逊才堪治郡耳;若托以大事,非其宜也。”阚泽大呼曰:“若不用陆伯言,则东吴休矣!臣愿以全家保之!”权曰:“孤亦素知陆伯言乃奇才也!孤意已决,卿等勿言。”于是命召陆逊。逊本名陆议,后改名逊,字伯言,乃吴郡吴人也;汉城门校尉陆纡之孙,九江都尉陆骏之子;身长八尺,面如美玉;官领镇西将军。当下奉召而至,参拜毕,权曰:“今蜀兵临境,孤特命卿总督军马,以破刘备。”逊曰:“江东文武,皆大王故旧之臣;臣年幼无才,安能制之?”权曰:“阚德润以全家保卿,孤亦素知卿才。今拜卿为大都督,卿勿推辞。”逊曰:“倘文武不服,何如?”权取所佩剑与之曰:“如有不听号令者,先斩后奏。”逊曰:“荷蒙重托,敢不拜命;但乞大王于来日会聚众官,然后赐臣。”阚泽曰:“古之命将,必筑坛会众,赐白旄黄钺、印绶兵符,然后威行令肃。今大王宜遵此礼,择日筑坛,拜伯言为大都督,假节钺,则众人自无不服矣。”权从之,命人连夜筑坛完备,大会百官,请陆逊登坛,拜为大都督、右护军镇西将军,进封娄候,赐以宝剑印绶,令掌六郡八十一州兼荆楚诸路军马。吴王嘱之曰:“阃以内,孤主之;阃以外,将军制之。”

诗句:

先主叹曰:“五虎大将,已亡三人。朕尚不能复仇,深可痛哉! ”乃引御林军直至-亭,大会诸将,分军八路,水陆俱进。

译文:

刘备感叹道:“五位虎将已经去世了三位。我还不能为他们的死复仇,这是多么令人痛心啊!于是他率领皇家禁军直接到了前线,在猇亭召开全体大会,分兵八路,同时从陆地和海上进军。

关键词解释:

  1. 先主:指的是刘备。
  2. 章武二年春正月:是小说《三国演义》中的一个年份,表示黄忠随刘备伐吴的那一年。
  3. 武威后将军:黄忠的官职。
  4. 黄忠:这是一位著名的历史人物,后来成为蜀汉的名将。
  5. 先主得仇人:指刘备找到了自己的敌人。
  6. 守江口书生拜大将:陆逊被任命担任大都督,并被封为右护军镇西将军,这是对他军事才能的认可。
  7. 马忠:黄忠的部将之一。
  8. 潘璋:黄忠的敌人之一。
  9. 青龙刀:黄忠的武器。
  10. 猇亭:地名,位于今天的湖北省宜昌市兴山县境内,历史上是三国时期的重要战场。
  11. 御林军:皇家禁卫军,此处指的是刘备的军队。

赏析:

《第八十三回 战猇亭先主得仇人 守江口书生拜大将》描绘了刘备在章武二年春正月率大军讨伐东吴,在猇亭与东吴军队交战的紧张场面。这一回展现了刘备对昔日敌人的报复心理以及他在关键时刻作出的决策,同时也表现了陆逊的军事才能和智谋。诗中提到的“先主得仇人”,表明了战争的起因——刘备为了复仇而出兵。而在战后的描写中,陆逊被任命为大都督,这不仅是对陆逊个人能力的肯定,也象征着刘备政权对人才的重视和信任。通过这一事件,读者可以感受到历史的残酷和个人英雄主义的双重冲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