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昭庆缘湖而西,为餐香阁,今名片石居。?阁精庐,皆韵人别墅。其临湖一带,则酒楼茶馆,轩爽面湖,非惟心胸开涤,亦觉日月清朗。张谓“昼行不厌湖上山,夜坐不厌湖上月”,则尽之矣。再去则桃花港,其上为石函桥,唐刺史李邺侯所建,有水闸泄湖水以入古荡。沿东西马塍、羊角埂,至归锦桥,凡四派焉。白乐天记云:“北有石函,南有笕,决湖水一寸,可溉田五十余顷。”闸下皆石骨磷磷,出水甚急。
徐渭《八月十六片石居夜泛》词:
月倍此宵多,杨柳芙蓉夜色蹉。鸥鹫不眠如昼里,舟过,向前惊换几汀莎。筒酒觅稀荷,唱尽塘栖《白苎歌》。天为红妆重展镜,如磨,渐照胭脂奈褪何。
以下是对徐渭《八月十六片石居夜泛》词的逐句释义及赏析:
- 月倍此宵多:
- 这句话表达了月亮的光芒比平常更为明亮,给人一种特别的美感。
- 诗人可能因为月光的原因而感到心情愉悦,或者是在某种特定的情境下感受到了月光的魅力。
- 杨柳芙蓉夜色蹉:
- 描绘了夜晚的景色,杨柳和芙蓉(荷花)在月光下显得格外柔美。
- “夜色蹉”意味着夜色中的光影交错,给人以梦幻般的感觉。
- 鸥鹫不眠如昼里:
- 描述了湖上鸥鸟和水禽像白天一样活动,没有睡觉。
- 这种景象可能是由于湖水的清澈,使得湖上的生物能够在夜间清晰地看到。
- 舟过,向前惊换几汀莎:
- 船在移动时,可能会惊扰到岸边的一些草。
- 这里的“汀莎”指的是岸边的小草,可能是诗人在描述一种自然而宁静的美。
- 筒酒觅稀荷:
- 诗人可能在寻找一些稀少的荷叶来制作筒酒,这是一种传统的饮品制作方式。
- 这里的“稀荷”可能是指荷叶的稀有或者珍贵。
- 唱尽塘栖《白苎歌》:
- 诗人可能在那里唱歌,唱的是关于塘栖(今杭州)的《白苎歌》。
- 这可能是一种艺术表达,也可能是诗人与当地人交流的一种方式。
- 天为红妆重展镜:
- 这里可能是在形容天空的颜色,红色如同女子的妆容一般美丽。
- 这种比喻可能是诗人为了增加诗句的生动性和形象性而采用的。
- 如磨,渐照胭脂奈褪何:
- 描述了太阳渐渐升起,阳光照在胭脂一样的云彩上。
- 这里的“胭脂”可能是指朝霞或日出时天空的色彩变化。
- 赏析:
-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想象,展现了西湖的美丽和诗人的情感。
- 诗中的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一首具有很高艺术价值的诗歌。
- 通过对西湖夜景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慨。
- 诗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和历史典故,也体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文学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