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楼初名水明楼,东坡建,常携朝云至此游览。壁上有三诗,为坡公手迹。过楼数百武,为镜湖楼,白乐天建。宋时宦杭者,行春则集柳洲亭,竞渡则集玉莲亭,登高则集天然图画阁,看雪则集孤山寺,寻常宴客则集镜湖楼。兵燹之后,其楼已废,变为民居。

苏轼《水明楼》诗: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连天。

放生鱼鸟逐人来,无主荷花到处开。

水浪能令山俯仰,风帆似与月装回。

未成大隐成中隐,可得长闲胜暂闲。

我本无家更焉往,故乡无此好湖山。

西湖梦寻·卷三·西湖中路·秦楼

  • 诗句释义:
  1. 秦楼初名水明楼。
  • 注释:秦楼最初被命名为“水明楼”。
  1. 常携朝云至此游览。
  • 注释:苏轼常常携带朝云一同来到这里游览。
  1. 壁上有三诗,为坡公手迹。
  • 注释:楼壁上有三个诗作,是苏轼的手迹。
  1. 过楼数百武,为镜湖楼。
  • 注释:经过这座楼几百步后,到达了镜湖楼。
  1. 白乐天建。
  • 注释:这座楼是由白居易建立的。
  1. 宋时宦杭者,行春则集柳洲亭,竞渡则集玉莲亭,登高则集天然图画阁,看雪则集孤山寺,寻常宴客则集镜湖楼。
  • 注释:宋代在杭州任职的人,春天出行就集合在柳洲亭,比赛划船就集合在玉莲亭,登高望远就集合在天然图画阁,观赏雪景就集合在孤山寺,平时宴请宾客就集合在镜湖楼。
  1. 兵燹之后,其楼已废,变为民居。
  • 注释:战乱之后,这座楼已经废弃,变成了民居。
  1. 苏轼《水明楼》诗:
  • 注释:苏轼的《水明楼》诗中描述: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连天。
    放生鱼鸟逐人来,无主荷花到处开。
    水浪能令山俯仰,风帆似与月装回。
    未成大隐成中隐,可得长闲胜暂闲。
    我本无家更焉往,故乡无此好湖山。

译文:

  • 西湖梦寻·卷三·西湖中路·秦楼
  • 秦楼初名水明楼,苏轼曾在此游览。
  • 墙壁上刻有三位诗人的手迹。
  • 经过这座楼数百步后,我们来到了镜湖楼。
  • 这里曾是白居易建立的地方。
  • 宋代在杭州任职的人,春天出行就集合在柳洲亭,比赛划船就集合在玉莲亭。
  • 登高望远就集合在天然图画阁,观看雪景就集合在孤山寺。
  • 平时宴请宾客就集合在镜湖楼。
  • 战乱之后,这座楼已经废弃,变成了民居。
  • 苏轼的《水明楼》诗中描述了这里的美景。
  • 他写道:“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连天。”
  • “放生鱼鸟逐人来,无主荷花到处开。”
  • “水浪能令山俯仰,风帆似与月装回。”
  • “未成大隐成中隐,可得长闲胜暂闲。”
  • “我本无家更焉往,故乡无此好湖山。”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