熏风池馆新篁,片红飞尽惊梅雨。纨扇初裁,罗衣乍试,又逢重午。

万户千门,游人争出,俱悬艾虎。看碧蒲萦恨,朱榴沾醉,似续离骚旧谱。

惆怅韶华易换,最关心、画船箫鼓。当年沉水,今朝寒食,依然荆楚。

抉目城边,捧心台畔,恨垂千古。霎时间惟见,清江一曲,绿蓑渔夫。

熏风池馆新篁,片红飞尽惊梅雨。

这句诗描述了端午节的氛围。在春天的熏风和池馆中新长出的竹子之间,片片红色的花瓣随着梅雨飘落,为端午增添了一种清新而略带哀伤的感觉。这里的“熏风”与“池馆”(即庭院)相呼应,营造出一种和谐而又稍带凄凉的氛围。

纨扇初裁,罗衣乍试,又逢重午。

这句诗描绘了节日里人们穿着新衣、准备庆祝的场景。纨扇(一种细长的丝织品,常用于扇风)和罗衣(丝织的衣服)都刚刚裁剪好,准备在端午节那天穿上,这显示了节日的气氛和人们的喜悦心情。同时,“又逢重午”指的是再次遇到这个重要的传统节日,增添了一种时光流转之感。

万户千门,游人争出,俱悬艾虎。

这句诗描述了节日期间,家家户户的人们纷纷走出家门,悬挂艾草来避邪驱疫。艾虎是端午节时常见的象征物品,寓意着祈求平安和健康。这里描绘了一个热闹且充满传统氛围的节日场景。

看碧蒲萦恨,朱榴沾醉,似续离骚旧谱。

这句诗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以及对逝去岁月的感伤。碧绿的菖蒲(一种水生植物,常用于装饰或净化空气)似乎在诉说人们的忧愁,而朱红色(通常指石榴)的石榴则让人联想到美酒带来的欢娱。这些元素共同构成了一幅关于怀念过去和珍惜现在的画面。

惆怅韶华易换,最关心、画船箫鼓。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韶华易换(美好的时光易逝)暗示了时间的无情和生命的短暂。而“关心”则表明诗人对过去经历的重视和留恋。在这里,“画船箫鼓”象征着节日中的欢乐和喜庆,反映了诗人对这种快乐时刻的留恋。

当年沉水,今朝寒食,依然荆楚。

这句诗回忆了诗人曾经的经历,以及现在的节令。沉水(可能是指屈原投江自尽的历史事件)和寒食节(古代的一个祭祀节日)都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分别代表了历史的记忆和文化的传统。诗人通过提及这些历史背景,展示了他对过去经历的情感联系和个人身份的认同。

抉目城边,捧心台畔,恨垂千古。

这句诗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对于过去经历的深深缅怀和情感纠葛。抉目城边(一个具有象征意义的地方,代表着悲伤和离别)和捧心台畔(同样是一个象征性地点,可能指代某种情感状态)都表达了诗人对于失去或无法挽回的事物的哀愁。这里的“恨垂千古”意味着诗人对这种情感的永恒感怀,将它们铭记于心。

霎时间惟见,清江一曲,绿蓑渔夫。

这句诗以简洁的语言结束了全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清江一曲(清澈的江流)和绿蓑渔夫(指那些在江上捕鱼的渔民,他们的蓑衣是绿色的)构成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画面。这不仅是大自然的一部分,也是诗人记忆中的一部分,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愿景。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