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秋色倍离忧,九日闲情滞一丘。
菊蕊不怜高士老,萸房空忆古人留。
疏林露缬随风下,平郭烟绡尽日浮。
曾向高台赋鸿鹄,至今遗调在沧洲。

【注释】

九日述怀:即《九日登高》,作者在重阳节这一天登高作诗的题名。

几年:数年。

秋色:秋天的风景。

离忧:离别之忧,此处指诗人因仕途不顺而忧愁。

闲情:悠闲的心情。

滞一丘:滞留在一处。

菊蕊:菊花的花蕊,这里指菊花。高士:指隐士、高人。

萸房:茱萸的果实,一种可入药的植物。古人在重阳节时,常采茱萸佩戴以辟邪。

疏林:稀疏的树林。

露缬:露水打湿了的布帛,这里指树叶上挂着露珠。随风下:随着风落下。

平郭:平坦的郊外。烟绡:薄纱,轻绸,泛指轻细之物。

沧洲:指海边或湖边的沙洲。

曾向高台赋鸿鹄:曾在高处赋诗,比喻高洁的志向。

遗调:未完成的乐章,指自己未完成的诗歌。

赏析:

这首诗是杜甫晚年的一首五言律诗,表达了诗人在重阳节这天对人生、友情以及政治理想的种种感慨。

首联“几年秋色倍离忧,九日闲情滞一丘”,表达了诗人在重阳节这天对人生、友情以及政治理想的感慨。诗人用“几”字来形容时间之长,表达了自己长期被排挤和打击的痛苦和无奈。同时,诗人也通过“九日闲情滞一丘”表达了自己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颔联“菊蕊不怜高士老,萸房空忆古人留”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失落。诗人感叹自己已经衰老,却依然未能得到重用,只能寄情于菊花和茱萸等自然景物之上。同时,诗人也表达了自己对古人坚守信念和忠诚精神的敬仰和怀念。

颈联“疏林露缬随风下,平郭烟绡尽日浮”,描绘了诗人身处自然景色中的所见所感。诗人通过对树叶上的露水、空气中的薄纱等细微之处的观察,表达了自己对大自然的独特感受和深刻领悟。这一联诗不仅展现了诗人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内心世界的复杂和矛盾。

尾联“曾向高台赋鸿鹄,至今遗调在沧洲”是全诗的情感高潮和思想升华。诗人回顾了自己曾经在高处赋诗的情景,以此表达出自己虽然身处困境,但仍有一颗高洁的心和坚定的信念。同时,诗人也表达了自己虽然未能实现自己的理想,但仍然希望后人能够继续追求和传承这种理想和精神。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既表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感悟,也展示了诗人高洁的精神风貌和坚韧的意志品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