嫁女先邻近,谁言有远征。
长号辞母去,无力逐夫行。
颜貌销前日,忧虞送此生。
遥知膏野草,青冢祇虚名。
【注释】
嫁女先邻近:指女子出嫁时,娘家人要为女儿送行。
长号辞母去:在临别时,母亲流着眼泪送别。
颜貌销前日:形容女子出嫁后容颜憔悴。
忧虞送此生:担心自己从此一去不返。
遥知膏野草:指女子远嫁后,父母亲将她的坟墓种满了青草。
青冢祇虚名:指女子已死,坟茔荒芜,徒留名字而已。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的《有感》组诗中的第二首,借咏叹一个女子的不幸遭遇来反映封建社会妇女命运的悲惨。全诗通过女子出嫁前后的不同境遇,表现了女子对爱情和婚姻自由的渴望,以及由此引起的悲苦心情。
首句“嫁女先近邻”,点明嫁女之难。“近邻”既表明女方家庭与男方家相距不远,又暗示了双方感情并不相投。这既是对封建礼教的控诉,又是对封建婚姻制度的讽刺,反映了广大下层人民的生活处境,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次句“谁言有远征”,进一步揭露女子的不幸,指出她并非因为要远嫁而感到庆幸,而是因要离开自己的家乡、亲人而感到痛苦。第三句“长号辞母去”,写女子告别父母时的悲痛情景,表现出一种强烈的离愁,同时也暗示了她远嫁后可能面临的艰苦生活。第四句“无力逐夫行”,写女子被迫离家时,只能依靠丈夫的庇护。这既反映了封建社会妇女受男子压迫的状况,也写出了她对爱情生活的向往。最后一句“颜貌销前日”,写女子出嫁后的憔悴面容,突出了她在出嫁后所遭受的深重苦难。“忧虞送此生”,更深刻地揭示了女子的内心世界,表现了她的绝望和无奈的心情。
全诗采用倒叙手法,把读者的注意力引向女子的离别之苦和远嫁之后的生活状况。这种写法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使读者能够更加深切地感受到女子的不幸。同时,诗人在描绘了女子的不幸遭遇之后,又用“遥知膏野草”一句来表达对她们的哀悼之情,并寄寓了对她们的同情。结尾两句则以“青冢祇虚名”收束全篇,表达了女子虽已故去却无尸骨可归的悲哀,以及对封建礼教的控诉和不满。
此诗以女子的口吻,从她出嫁前到出嫁后的全过程出发,刻画了封建社会妇女的痛苦处境。诗中虽然没有直接写到男子,但通过对他们的态度和行动的描写,间接地反映出了当时社会男尊女卑的现状。诗的风格哀怨凄楚,语言质朴自然,充分体现了唐代诗歌“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艺术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