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川原外,放怀天地间。
千林秋叶坠,万里塞鸿还。
风雨诗偏壮,茱萸晚正斑。
不因君落帽,谁解是龙山。

《九日同吕山人登览旷亭》是一首七言律诗,作者是唐代诗人王之涣。全诗如下:

极目川原外,放怀天地间。
千林秋叶坠,万里塞鸿还。
风雨诗偏壮,茱萸晚正斑。
不因君落帽,谁解是龙山。

注释:

  • 极目川原外:形容放眼望去,视线所及之处是广阔的原野。
  • 放怀天地间:形容胸怀开阔如天地一般无垠。
  • 千林秋叶坠:形容秋天树林里树叶纷纷落下的景象,千树万树的叶子仿佛都在空中飘落。
  • 万里塞鸿还:形容大雁在秋天从万里之外飞回,象征着远方的亲人或朋友回到身边。
  • 风雨诗偏壮:形容风雨中的景象特别壮美,诗中充满了对自然的赞美和感慨。
  • 茱萸晚正斑:形容茱萸的颜色在傍晚时分特别鲜艳,给人一种生机勃勃的感觉。
  • 不因君落帽:意思是说如果不是因为你(指吕山人)落帽子的样子特别滑稽,谁还能理解这龙山的美景呢?
  • 谁解是龙山:意思是问谁能理解这龙山的美景呢?这里的“龙山”可能是指某个具体的地名或者一个具有象征意义的地点。

赏析:
王之涣的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壮丽的自然景色画面。首句“极目川原外,放怀天地间”展现了诗人站在高处,放眼望去,看到的是无边无际的大地和天空,这种宽广的视野让人心胸豁然开朗。接着,诗人通过对秋天落叶、塞外大雁等自然景象的描写,表达了对大自然的赞美和感慨。最后一句“不因君落帽,谁解是龙山”,则以一种幽默的方式点明了只有像吕山人那样的人才能体会到龙山的美丽,这里的“龙山”可能是某个具体的地方或者具有特殊含义的名词。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示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独特感受和深刻理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