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愁。
况又经秋。
睡皱衣篝。
销瘦金彄。
翠袖西楼。
凝眸别酒,滴透江流。
飕飕。
渡头。
衰柳难留。
江口孤舟。
邂逅相兜。
倦绣相搂。
生受绸缪。
此后休休。
【注释】
折桂令二首其一怨情
多愁。
况又经秋。
睡皱衣篝。
销瘦金彄。
翠袖西楼。
凝眸别酒,滴透江流。
飕飕。
渡头。
衰柳难留。
江口孤舟。
邂逅相兜。
倦绣相搂。
生受绸缪。
此后休休。
【赏析】
这首《折桂令·怨情》,写一位闺中少妇对丈夫的怨恨之情。全词以“怨”为中心,通过描绘主人公在秋天思念远行的丈夫的情景,来表现她的悲苦与哀叹。
开头两句“多愁。况又经秋,睡皱衣篝”,直抒胸臆,点明怨情。“多愁”,是怨之本。“况又经秋”,进一步渲染愁绪,说明怨情之所以产生是因为时已深秋,离人将远行,而此时正是人们容易感伤的时候。“睡皱衣篝”,则写出了主人公在思念中的辗转反侧,彻夜难眠的情景,更突出了她内心的愁苦。
以下三句“销瘦金缕。翠袖西楼”,“翠袖”二字,既指她那消瘦的身躯,又暗喻她的丈夫。“西楼”,是古代女子居住的地方,这里代指闺房。“凝眸别酒,滴透江流”,“凝眸”,即凝眉,是眼含泪水的样子。“别酒”,离别时饮过的酒。“滴透江流”,是说离别之时,泪珠滴落如雨,洒遍江水。这一句,既写她与丈夫诀别的场景,又写她为别离而流泪的情景。
最后六句“飕飕渡头。衰柳难留,江口孤舟,邂逅相兜。倦绣相搂,生受绸缪。”从侧面烘托出主人公的怨情。“飕飕”,风吹草木的声音,这里形容风大;“落魄”是飘荡不定的意思;“难留”,即留不住之意;“邂逅”是偶然相遇的意思;“倦绣”,指绣着花纹的衣裳;“生受”意为承受;“绸缪”是指男女相爱、互赠信物或相互依偎等亲密行为。这几句,从风声、柳影、舟船、服饰等方面,描写了一个思妇在渡口送别的孤独景象,衬托出她内心的凄惨。最后两句“此后休休”是说以后的日子再不要去想这些了,也可以说是主人公对自己这种无望的爱情的彻底绝望的宣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