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风驱俗尘,霜日丽寒素。
以兹幽旷怀,可使佳辰度。
黄花已在手,樽酒故人遇。
广野接平冈,复得闲余步。
天空目自远,景豁心已悟。
兴尽即言还,宁悲九秋暮。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及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通读全诗,从整体理解诗意,然后根据题目要求,结合具体诗句分析其表现的诗人怎样的情感。本首诗写于重阳节,诗人以高风驱俗尘,菊酒迎霜日来开掘节日的内涵,抒发自己幽旷的胸怀。全诗八句,每四句为一层,前四句写景,后四句抒情。前四句写景,“九日”点明时间,“高风”和“寒素”点明天气。第二、三句由景生情,“幽旷”二字点出主旨。第四、五两句写“菊酒”,点明主题。第六句写“广野”,第七句写“闲余步”,第八句写“景豁”。最后两句抒发感慨,抒发了自己在大自然中陶冶情操,开阔心胸的美好感受。
【答案】
译文:
高高的风驱走世俗尘埃,秋霜照耀着菊花,显得格外洁白素雅。借这美好的日子,我尽情地享受着佳节的欢乐。
手头已经捧着黄菊,樽前还有故人相聚。广阔原野上可以看见平冈,又可自由自在地散步了。
天空那么遥远,景色那么开阔,心胸也开朗起来了。兴致畅快到极点便言归于尽,哪能悲哀于秋天的暮晚呢?
赏析:
此诗作于重阳节,诗人以高风驱俗尘,菊酒迎霜日来开掘节日的内涵,抒发自己幽旷的胸怀。全诗八句,每四句为一层,前四句写景,后四句抒情。前四句写景,“九日”点明时间,“高风”和“寒素”点明天气。第二、三句由景生情,“幽旷”二字点出主旨。第四、五两句写“菊酒”,点明主题。第六句写“广野”,第七句写“闲余步”,第八句写“景豁”。最后两句抒发感慨,抒发了自己在大自然中陶冶情操,开阔心胸的美好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