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蛩最苦。
费多少哀音,舆秋同暮。
愁客孤听,乱泪滴残枕雨。
新寒到、被轻难避,几年秋、残更羁旅。
昔长贫耳,今将老矣,万愤谁诉。
月高人与浮萍住。
对岸柳、一航烟雾。
夜警芜城又是,谁家戍鼓。
河山百战多荒垒,幸偏隅、民物如故。
丽谯吹晚,角声悲壮,边关何处。

这首诗是宋代词人辛弃疾的作品,其内容如下:

诗句释义

  1. 凉蛩最苦。
    蟋蟀发出的声音让人感到痛苦。
  2. 费多少哀音,舆秋同暮。
    花费了多少悲哀的声音,和秋天一起度过夜晚。
  3. 愁客孤听,乱泪滴残枕雨。
    忧愁的旅人和孤独的心情一起倾听,泪水滴落在床上。
  4. 新寒到、被轻难避,几年秋、残更羁旅。
    新寒降临,被子又薄又轻,难以御寒,几年来一直过着艰苦的生活,在旅途中漂泊。
  5. 昔长贫耳,今将老矣,万愤谁诉。
    过去贫穷的日子已经过去了,现在要衰老了,所有的愤怒无处可诉。
  6. 月高人与浮萍住。
    月亮照耀下的高楼就像漂浮的浮萍一样。
  7. 对岸柳、一航烟雾。
    对面河岸的柳树和一片烟雾。
  8. 夜警芜城又是,谁家戍鼓。
    夜深了,又是警报,是谁家的战鼓声?
  9. 河山百战多荒垒,幸偏隅、民物如故。
    国家的山河经过百战多处荒芜的营寨,幸好只有这个角落的人民和万物仍然保持原样。
  10. 丽谯吹晚,角声悲壮,边关何处。
    傍晚时分,谯楼传来凄凉的角声,边关在哪里呢?

译文
在壬午年(1192年)秋日里,我独自在城市的夜里泊船停宿。蟋蟀发出的凄切叫声让我心绪难平,它们仿佛也在与我一同经历着秋天的黄昏。深夜里,我独自一人听着蟋蟀的悲鸣,心中充满了无尽的悲伤和孤独。新近感受到寒气的到来,被子又薄又轻,难以御寒,几年来一直过着艰苦的生活,在旅途中漂泊。过去的贫困日子早已成为过去,现在我即将步入老年,所有的愤怒都无法向谁诉说。月光下高楼的影子如同漂浮的浮萍一样。对面河岸的柳树和一片烟雾笼罩的景色映入眼帘。深夜,又是警报声响起,这是谁家的战鼓声?国家的山河经过百战多处荒芜的营寨,幸好只有这个角落的人民和万物仍然保持原样。傍晚时分,谯楼传来凄凉的角声,边关在哪里呢?

赏析
这首词通过作者的亲身经历,表达了他对生活的感慨和对国家命运的关注。从“凉蛩最苦”到“夜警芜城又是”,他描述了自己在城市里过夜时的情景,感受到了秋天的寒冷以及夜晚的寂静。这种孤独感让他更加思念故乡和朋友,同时也让他对自己的未来感到忧虑。他的心境在“谁家戍鼓”中得到了体现,这不仅仅是对战争的描写,更是对自己生活状态的描述。最后一句“边关何处”则表达了他对战争和国家命运的深深忧虑。整首词情感深沉,既有对个人境遇的关注,也有对国家未来的担忧。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