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把西川锦作泥。
踏残犹似织成时。
记得枝头才一见。
开遍。
可怜揉碎不成衣。
闻道西施离绣帐。
槁葬。
风风雨雨送将归。
只有高低墙外影。
留剩。
桃根桃叶漫相随。
【注释】壬午:宋孝宗隆兴元年(1163)。
锦:指红梅。
西川锦:指红梅花。
织成时:指织造精美如丝绵般柔软的衣服时。
枝头:指梅花盛开的枝头。
开遍:满地都是,到处都有。
揉碎不成衣:形容梅花凋零破碎的样子。
离绣帐:离开华丽的绣帐。
藁葬:草草埋葬。
高低墙外影:指梅花在墙头上摇曳的影子。
留剩:指梅花凋落剩下的痕迹。
桃根桃叶:指桃花树。
桃根:指桃子根。
桃叶:指桃子叶。
漫相随:随意地跟着。
赏析:
本篇是作者对早春红梅的咏叹。诗人以梅花自喻,抒发了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全诗意境清雅、格调高远,语言清新自然,情韵悠长。
首句“见红梅铺地如锦”,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红梅图。接着诗人感慨地说:“惜而赋此。”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红梅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同时也流露出了对时光流转、红梅凋零的惋惜。
颔联“谁把西川锦作泥”,这句诗采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表达了诗人对红梅被人们践踏、破坏的不满和愤慨。这里的“锦”指的是红梅,而“西川锦”则暗指朝廷中的权贵和奸臣。诗人用“作泥”来比喻他们陷害忠良的行为,表达了对权贵们的强烈谴责和愤恨。
诗人回忆起当年自己曾在枝头欣赏红梅的情景:“记得枝头才一见。”这里,诗人通过回忆来表达自己的怀旧之情和对往事的怀念。
美好的时光总是短暂的,转眼间红梅已经开遍了大地,而自己却无法与它共度时光:“开遍。可怜揉碎了不成衣。”这句诗通过对比红梅的盛开和自己的无奈,表达了诗人对于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感叹。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心中的理想和抱负无法实现,如同红梅被揉碎一般无法成形。
颈联“闻道西施离绣帐”,这一句诗人化用了《楚辞·招魂》中的“闻道佳人兮,披罗衣兮被素雪”的诗句,表达了诗人对于美女西施的思念之情。这里的西施是指春秋时期的美女之一,而“离绣帐”则暗示了她离开华丽宫殿后的孤寂生活。诗人用西施来比喻自己内心的孤独和寂寞,表达了自己对于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
尾联“风风雨雨送将归”,这句诗描绘了诗人对于红梅即将离去的情景,同时也隐喻了诗人自己心中的忧虑和不安。诗人用“风风雨雨”来形容时间的流逝和世事的变迁,表达了自己对于未来的不确定性和担忧。
最后两句“只有高低墙外影,留剩桃根桃叶漫相随”,则进一步描绘了红梅的残存痕迹,以及它随风飘散的无依状态。这里的“高低墙外影”形象地描绘了红梅在墙头上摇曳的景象;“桃根桃叶”则分别指代了红梅的枝叶和花果。诗人用这些意象来表达自己对于红梅命运的感伤和无奈,同时也暗示了自己心中对于美好事物的留恋和不舍。
整首诗通过对红梅的描写和抒情,表达了诗人内心对于时光流逝、美好事物消逝的感慨,以及对理想与现实差距的无奈和哀伤。同时,诗歌的语言清新自然,情感真挚感人,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