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桐已萧萧,冰谷流决决。
独行苍莽间,犬吠人迹绝。
旭日穿树林,青烟忽消灭。
时看殿檐风,吹落松上雪。

【注释】

萧萧:落叶声。

苍莽间:荒凉的原野上。

旭日穿树林:太阳照进树林。

青烟忽消灭:炊烟突然消失。

【赏析】

此诗作于元大德八年(1304)九月二十八日。作者在梦中游历了一片荒凉的原野,只见萧瑟的桐树、奔腾的冰河、人迹罕至的荒野,以及炊烟袅袅的山寺和飘落的松枝,都使诗人感到惊心动魄。全诗描写了一幅荒凉的原野图景。

首句“碧桐已萧萧”,写桐叶已黄,秋意正浓,暗示出秋天的到来。桐木高大茂密,叶子呈深绿色,秋季时由绿变黄,故用“碧桐”形容其色。萧萧,风声。这里以桐木之萧萧反衬出秋风之劲。

次句“冰谷流决决”,写冰河解冻,水流湍急。冰河是北方特有的自然景观,也是诗人笔下经常吟咏的对象。“冰谷”,指北方的河流。“决决”,水声。“独行苍莽间”一句,承“冰谷流决决”,写诗人独自行走在苍茫原野之间,四周没有行人,只有犬吠之声。“苍莽”,荒远广大的意思。这两句是说,在这辽阔的原野上,只有诗人一人,他孤独地走着。

第三句“犬吠人迹绝”,写诗人继续前行,但见远处没有人烟,连犬吠的声音也消失了,更显得寂静冷清。

第四句“旭日穿树林”,写诗人继续前行,进入树林,看见旭日透过树林照到地上。

第五句“青烟忽消灭”,写诗人又往前走了一段路,发现炊烟已经没有了。

最后一句“时看殿檐风,吹落松上雪”,写诗人又走了几步,发现山寺的殿檐上,风吹过,松树枝头落下了积雪。

这首诗是一首记梦诗,写诗人梦游荒凉的原野,所见所闻。诗中描写了萧瑟的桐树林、奔腾的冰河、无人的荒野,以及炊烟袅袅的山寺和飘落的松枝,都给人以凄凉的感觉。诗中运用了比喻、对偶等修辞手法,如“冰谷流决决”、“犬吠人迹绝”、“青烟忽消灭”、“时看殿檐风”等形象生动的语言表现了荒凉原野的景象。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