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销花,风剪絮。
肠断暮春江路。
可怜芳草不知愁,又逐轮蹄千里去。
秣陵烟,京口树。
进退离魂无据。
梦中最是泥人情,身在南楼歌舞处。
【注释】
壬午:宋徽宗政和六年。
秣陵:今南京市秦淮区,古名金陵。
泥人儿:指木偶戏中的人物。
南楼:指南宋都城临安的御苑中的行宫,在今杭州西湖之南。
【赏析】
《春江路 京口留别》是宋代词人周邦彦的作品。此词上片写离别时所见景物,抒发了作者离愁别绪。下片写自己进退两难,魂不守舍,思念故土之情。全词以景衬情,情景交融,委婉动人。
雨销花,风剪絮。
肠断暮春江路。
可怜芳草不知愁,又逐轮蹄千里去。
秣陵烟,京口树。
进退离魂无据。
梦中最是泥人情,身在南楼歌舞处。
【注释】
壬午:宋徽宗政和六年。
秣陵:今南京市秦淮区,古名金陵。
泥人儿:指木偶戏中的人物。
南楼:指南宋都城临安的御苑中的行宫,在今杭州西湖之南。
【赏析】
《春江路 京口留别》是宋代词人周邦彦的作品。此词上片写离别时所见景物,抒发了作者离愁别绪。下片写自己进退两难,魂不守舍,思念故土之情。全词以景衬情,情景交融,委婉动人。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杨万里的《哨遍》。下面逐句解读: 1. 于戏巍乎,乃有此山,直上干晴宇。 - “于戏”是一种感叹,表示对某事的赞叹或感慨。 - “巍乎”形容山很高大。 - “乃有此山”意味着这山是难得的、独特的。 - “直上干晴宇”表示直冲云霄、高耸入云。 2. 意空边、积草淡霏微,是鸿蒙、未开前雨。 - “意空边”形容视野开阔,心旷神怡。 - “积草淡霏微”形容山中云雾缭绕
丰乐楼 褚文彦出长江万里图披玩感赋(壬午) 生绡谁点毫末,赴岷波万里。 尽沙岸、草得微茫,长林红似霜被。 迅去楫、千帆倚溜,柁牙若动疑风利。 或危樯、丛泊渔村,几处烟市。 浪涌沿江,形无端倪,识山情向背。 刺空外,仰插高旻,断崖时护岚气。 露楼台、树接荆襄,渐可辨、人家僧寺。 弄蒙蒙,晚色睛宜,近开还翳。 门雄剑闲,瓴建瞿塘,壮蜀关白帝。 三峡迥、暗通石栈,翠屏交锁,青壁悬梯,险诚天备。
【赏析】: 这是一首写春游的词。上片着重写景,下片重在抒情。全词通过描写春天景色和游女的活动,表现了主人公对情人的深情厚意,表达了他对爱情的忠贞不渝。 “江城三月,晚色争年芳。”首句交代了时间、地点,渲染出一种春光明媚的氛围;“晚色”点明节令,说明已是春天了,但天气还相当寒冷。“争年芳”三字既表明时序,又暗示着花事已经十分繁盛,为下面描写花的烂漫打下伏笔。这两句是全词的起兴之笔。 接着写到
注释 南歌子:词牌名。 夜泊皂江:夜晚在皂江(今江苏镇江附近)停船。 水薄沙交橹:水浅沙多,船桨与沙石相碰,发出声响。 篷疏月映窗:船篷稀疏,月光照射进来照在窗户上。 孤鸿闲甚夜呼霜:一只鸿雁很闲的样子,夜里竟然叫唤起霜。 惊起旧来清梦,落寒江:惊醒了之前美好的梦境,落在寒冷的江面上。 赏析 这首词是苏轼贬谪黄州期间的作品。苏轼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后,居住在临皋亭。他常常在晚上泊船于皂江之上
【注释】 1. 三台:指徐州。徐州为三国时孙权所建,故称“三台”。《三国志·吴书·吕蒙传》:“权曰:‘子布,吾之深忧也,汝善养之。’蒙辞以军中微恶,宜付外将。”韩次卿,即韩玄,字次卿,东莱郡掖县人,东汉末年曹操部下将领。 2. 云龙山:在今江苏铜山县境内。 3. 壬午:指公元214年(汉献帝初平四年)。 【赏析】 此诗描写了韩次卿率军出征,在云龙山与敌军交战的壮观场面。全诗语言生动形象
【注释】 歌头:词的别名。 壬午:宋孝宗干道七年(117l)。 思;愁绪、思念。 乱莺啼处:乱莺,即黄莺。啼处,指春末莺啼声不断之处。 水边阁外:水边的楼阁之外。 残红:凋零的花瓣。 五更时:夜深人静的时候。 空园恨:空荡荡的院落中充满怨恨。 最嫌他:最讨厌它(柳絮飘飞) 游女惹悠扬,情无据:游女,指在江岸上游玩的女子。 惊乍别,漫回顾:突然分别了,漫不经心地回望。 迟日照、千里横空暖,草生路
【注释】 北固山:在今江苏镇江,因山上有北固亭而得名。 渺苍茫:形容山海辽阔,景色壮阔。 迥压高秋:远远高耸入天,压过秋天的清气。 澄江:清澈的江水,泛指长江。平开晚色,一望练起中流:江水在夕阳的照耀下,像一条洁白的绸带,在中流缓缓展开。 远青青、连山如去:远处连绵起伏的青山仿佛向远方移动。 斜阳:傍晚时太阳的余辉。下、浪涌无休:夕阳西下,波浪翻滚不已。 沙带人家,城临浦树
多丽 吴于廷招仝言远、廋清、袁王二女郎湖集(壬午) 晚舟移。雨痕自足芳堤。出残阳、几峰初淡,涳蒙思入馀飞。半湖阴、斜分燕剪,繁鳞涣、细蹴鱼吹。远棹浮清,同篙溅碧,烟丝软踏妓人衣。轻杯傍,山根流去,萍碍或迟徊。且呼来、鲸澜饮渴,夜不知归。 注释:傍晚时,舟行在移动,雨水的痕迹从脚边走过。走出夕阳,几座山峰开始显得淡薄,濛濛细雨仿佛要进入我的身体。半边的湖面阴霾朦胧,燕子剪刀一样斜斜地划开水面
诗句解析与译文: 1. 芳根中断,惜香心暗死,寒冲月浪。 - 注释: 芳根,指花根,暗示着花已经凋谢。暗死,意味着花朵在夜间已无生气。 - 译文: 花的根部断裂,花儿已因寒冷而死去,冷风直冲月亮。 2. 西楼一夜风筝,奈织花寄远,恨迷烟旷。 - 注释: 风筝在西楼上飞舞,象征着对远方的牵挂和思念。 - 译文: 西楼一夜风筝飘动,但无法寄托远方的花(可能暗指某人或某物)。 3.
怨春风吹老,心恨舆、杨花争掷。 轻从地飞,带尘香一掠,燕去无迹。 千里正怀人,又飘尽断烟,草生南国。 离妆几日寒膏泽。 不见游鞭,空存长陌,沉吟仍多惋惜。 每望入斜阳,乱山苍隔。 惊魂难觅。 但暮天横碧。 镜委僵娥,兼移冷鸭。 粉郎累岁行客。 叹月落孤辉,关塞终极。 江岸远、谁闻长笛。 甚哽咽、暗里催清泪,相思云侧。 奈前期、误我隹夕。 虑兰情、有变秋霜下,故芳那得。 注释: 六丑
【注释】 上巳:古代农历二月二日为“上巳”,这天人们有郊游的习俗,所以称“上巳郊行”。 着起春衫带小冠:穿着春天的衣服,头戴小帽。 雪泥:指泥土被新雪覆盖。 二十四番:指春夏秋冬四个季节。 莺花:指春天的鸟语与花儿。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上巳郊行之乐的小令。首句写诗人着春服、带小帽,骑瘦马轻鞭而行;颔联写春天景色宜人,莺歌燕舞,百花争艳,美景如画;颈联写诗人欣赏美景
南歌子(壬午) 衰草横千里,笳声动九边。 处堂高燕梦恬然。 哭者谁与贾传,载空言。 制胜宁无策,连兵已有年。 黄金如斗肘间悬。 几见绿林豪客,画凌烟。 注释: 1. 衰草横千里:意思是说枯萎的草长满了千里。 2. 笳声动九边:是指北方边疆上传来的胡笳声。 3. 处堂高燕梦恬然:意思是说在华丽的厅堂里,人们沉浸在安逸的梦境中。 4. 哭者谁与贾传,载空言:意思是说什么人能够为死者哭泣
【注释】 一片荒台万古尊:指钓台。 青山如立水如奔:形容山峦高峙,水流湍急。 登临未尽孤舟兴:指诗人在登临钓鱼台上时,心情激动,意犹未尽。 霭落烟横日已昏:指天色渐暗。 【赏析】 诗的前两句是说:一片荒芜的钓鱼台,千百年来被人们所崇敬。它矗立在青山之间,仿佛一位挺拔俊秀的青年立在那里;它奔腾着滚滚流水,仿佛一位矫健的少年奔向远方。这两句运用了比喻的手法,把“荒台”和“青山”、“水”联系起来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韦应物的作品。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解读: 第1句:“频年抱病只偷安,径路萧萧草色残。”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多年来一直生病,只能勉强维持生活,而道路两旁的野草却已经凋零殆尽。这里的“频年抱病”指的是诗人多年来身体多病,“偷安”则是指他在疾病中勉强维持生计。“径路萧萧草色残”描绘了诗人走过的路径两旁野草已全部枯萎的景象,表达了他对自然景色的感慨和内心的无奈。 第2句
【解析】 这是一首咏史抒怀诗。诗人在杭州任官,他看到山明水秀,风和日丽,十分高兴。但是,官场险恶,权臣当道,使他不能畅快地享受大自然的风光。于是,他写下这首诗来抒发内心的愤懑之情。 前两句“山入余杭称秀甲。一路看山云影拔。地偏风厚古无争。官亦静于僧。”写诗人初到杭州时看到的自然景观,以及由此引起的内心感受:这里的山水风光秀丽甲于江南,但因地处偏僻,远离京城,所以没有受到朝中权臣的侵扰
这首诗是诗人在漷县公亭偶得的灵感。以下是逐句的释义: 第1句:“新秋揽辔问皇华,眼底秋光万里赊。” 这一句的意思是“我在新的季节里驾车出行,询问皇华,眼前的秋光无限延展,仿佛有万里之遥”。这里的“揽辔”是指握着缰绳,“皇华”是皇家使者的意思,可能是诗人自己或者朋友的身份。“眼底秋光万里赊”描绘了秋天的景象,给人一种宽广、深远的感觉。 第2句:“纂纂枝头垂枣实,毵毵阶下点杨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