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入余杭称秀甲。一路看山云影拔。
地偏风厚古无争。官亦静于僧。
春湖积水通邻邑。白日初高士人出。
群驱黄犊绕山耕。荣辱不胶情。
【解析】
这是一首咏史抒怀诗。诗人在杭州任官,他看到山明水秀,风和日丽,十分高兴。但是,官场险恶,权臣当道,使他不能畅快地享受大自然的风光。于是,他写下这首诗来抒发内心的愤懑之情。
前两句“山入余杭称秀甲。一路看山云影拔。地偏风厚古无争。官亦静于僧。”写诗人初到杭州时看到的自然景观,以及由此引起的内心感受:这里的山水风光秀丽甲于江南,但因地处偏僻,远离京城,所以没有受到朝中权臣的侵扰,可以安安心心地为官。
后两句“春湖积水通邻邑。白日初高士人出。群驱黄犊绕山耕。荣辱不胶情。”写诗人在杭州的日常生活,表达了他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官场的厌恶:春天湖水涨满,连邻近的县城也能看到,人们纷纷出来活动,有的骑马,有的乘车,有的步行,还有的赶着牛车,都去山上耕种。诗人在这里用“荣辱不胶情”这一典故,表明自己虽身处宦海,但仍能保持一颗平静的心,不为名利所困扰。
【答案】
(1)山明水秀,风和日丽。诗人在杭州任官,初到此地时看到山明水秀、风和日丽的自然景色,感到非常高兴。(2)政局不稳,权臣当道。诗人初到杭州时,由于地处偏僻、远离京城,因此没有受到朝中权势的侵扰,可以安安心心地为官。(3)恬静淡泊,超然物外。诗人在杭州任官期间,虽然身居高位,但并不沉湎于声色犬马、花天酒地的享乐之中,而是过着恬静淡泊的生活。(4)心如止水,不为名利羁绊。尽管身处宦海之中,但诗人依然能够保持一颗平静之心,不为名利所困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