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马折杨柳,杨柳郁葳蕤。
马上吹长笛,愁杀虏家儿。

注释:骑马的时候折断了柳树,杨柳郁郁葱葱。

马上吹长笛,愁得敌人儿郎泪流满面。

赏析:本诗通过描写折杨柳的场面以及由此引发的对边关将士的思念之情,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厌恶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上马折杨柳”形象地描绘了出征时的场景,杨柳依依,象征着和平与安宁的生活,而“折”则暗示着离别和痛苦。

“杨柳郁葳蕤”则进一步强调了这种痛苦的情感。这里的“郁”表示茂盛、繁密,而“葳蕤”则形容柳树的枝叶茂密且生机勃勃,给人一种生命力旺盛的感觉。然而,在这种生机勃勃的背景下,却隐藏着深深的哀愁。因为杨柳代表着春天的到来和生命的延续,而在战乱中,这样的美景往往只能成为人们心中的遗憾和怀念。同时,“郁”、“葳蕤”等词也暗示了一种压抑和沉闷的氛围,使得整个画面更加沉重。

“马上吹长笛”则是对战争场景的直接写照。长笛的声音悠扬而哀婉,如同一支悲歌,让人忍不住心生感慨。这种感受不仅来自于音乐本身,更来自于对战争的厌恶和对和平的向往。在战场上,长笛声似乎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它能够唤起人们对家园、亲人和朋友的深深思念,同时也能够唤起他们对生命和自由的渴望。

“愁杀虏家儿”则将情感推向高潮。这句话中的“虏家儿”指的是被征召入伍的战士,他们远离家乡,奔赴战场。在这里,“愁”已经不再仅仅是对音乐的哀怨,而是一种深深的无奈和悲痛。战士们为了保卫家乡和亲人,不惜冒着生命危险去战斗,但他们却无法抵挡住战争带来的痛苦和折磨。这种痛苦不仅仅是身体上的疼痛,更是心灵上的创伤。因此,当听到长笛声时,他们的心情变得异常沉重,仿佛被一种无形的力量所束缚。

这首诗以简洁而深情的语言描绘了一个充满情感的画面。通过对杨柳、长笛和战士们的描述,诗人表达了对战争的厌恶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展现了人性中的善良和美好。这种情感表达在古代诗歌中非常常见,也是诗歌魅力所在之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