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翠飞千状。
破松根,嶙峋石磴,曲随烟上。
一径蹒跚攀绝顶,纵眼豁然辽旷。
看足底,群峰铺浪。
小阁恰当巃嵷处,俯悬崖、万仞临虚漭。
凭栏语,众山响。
掀髯不觉尘襟荡。
眺东湖,一泓杯水,空明微漾。
老衲孤栖谁伴侣,虎啸猿吼酬唱。
问佛法,无言相向。
酌我半瓯中顶茗,傍龙湫,拍手云生杖。
登临兴,老犹壮。

【注释】

  1. 破松根:指松树的根被岩石冲破。
  2. 嶙峋(línxún):形容山石重叠、高低不平的样子。
  3. 辽旷:空旷辽阔。
  4. 巃嵷(zhūjuān):高峻。
  5. 凭栏语:倚着栏杆说笑。
  6. 一泓杯水:一湖清水,形容清澈见底。
  7. 空明微漾:水中波光粼粼,显得十分宁静明亮。
  8. 虎啸猿吼:指山林中野兽和猿猴的吼叫声。
  9. 老衲孤栖:指僧人独自居住。
  10. 龙湫:指深潭,龙的居处。
  11. 半瓯中顶茗:指从龙潭中取的水沏成的茶。
    【赏析】
    《登龙池绝顶凭虚阁》是南宋诗人陆游创作的一首词。这首词写登龙池绝顶凭虚阁所见,抒发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之情。上片写登山时的情景。“破松根,嶙峋石磴,曲随烟上。”写攀登陡峭的山路。“小阁恰当巃嵷处,俯悬崖、万仞临虚漭。”写登上小阁楼俯瞰群山的壮阔景象。下片抒写登高远望时的情怀。“问佛法,无言相向。酌我半瓯中顶茗,傍龙湫,拍手云生杖。”写登高远望时的心情以及与自然融为一体的境界。全词意境开阔,气势磅礴。
    这首词的上片主要写登山时的情景。词人以苍翠飞千状的山峦作背景,描绘了一幅奇丽多姿的自然风光图。“破松根,嶙峋石磴,曲随烟上”,写的是攀援陡峭险峻的山路。这两句不仅写出山路崎岖难行,而且把人们的视线引向了远处,使人想见那山势之险峻。“一径蹒跚攀绝顶,纵眼豁然辽旷”一句则表现了作者登上山顶时的激动心情。“看足底,群峰铺浪”,既点明了登高所见,又渲染了群峰的浩渺。“小阁恰当巃嵷处”一句写登上山顶的小楼。“俯悬崖,万仞临虚漭”,则描写了站在小楼上极目远眺所看见的景致。这里,词人用笔极为简练,却把读者带到了高处,使读者仿佛也随着他一起登上了龙池绝顶。
    这首词的下片主要写登高远望时的感受。“凭栏语,众山响”两句写凭栏而望,听到的是山下群山的回音。“掀髯不觉尘襟荡”一句则表现了词人因心胸开阔而感到的一种舒畅愉悦之感。“老衲孤栖谁伴侣,虎啸猿吼酬唱”,两句则表达了词人孤独寂寞的心情以及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的境界。这两句中,“老衲孤栖”中的“衲”指僧衣,“孤栖”中的“孤”表示孤单,“谁伴侣”中的“谁”表示疑问代词,“伴侣”表示同伴,合起来是疑问句式。“虎啸猿吼”则是主谓式的宾语前置结构。“问佛法,无言相向”两句写词人面对大自然,想到佛家所说的“万物皆有佛性”、“一切众生悉有佛性”的道理,于是发出感叹。这两句在写法上也很有特色:前一句用的是反诘句式,而后一句则是设问句式。这样一反一问,使得整首词在表达上更为含蓄委婉。“酌我半瓯中顶茗,傍龙湫,拍手云生杖”,这三句则进一步写词人登高远望时的心境。“酌我半瓯中顶茗”一句中的“酌”字表明了词人是在品茗之时登高远望的;“傍龙湫”即指靠龙潭;“拍手云生杖”则是指词人一边品茗,一边观赏着龙潭周围云雾缭绕的景色而发出由衷的赞叹。这三句既写景,又写情,且情寓景中,使整首词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全词意境开阔,气势磅礴。词人以奇特的想象和大胆的夸张手法塑造出一幅奇丽多姿的自然风光图。同时,词人的胸怀又极为宽广,能够与自然融为一色。这首词语言简练而又形象生动,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