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鹤高楼渺烟雾,黄鹤飘飘不知处。
我曾凌风登此楼,但见苍茫汉阳树。
我闻羽士徐佐卿,化为黄鹤朝太清。
云衢偶尔中金镞,戛然惊飞入杳冥。
锦袍仙人昔曾到,醉眼摩挲睨晴昊。
倚阑招鹤鹤不来,槌碎琼楼委荒草。
楼前大别高崔嵬,楼下长江滚滚来。
仲谋孟德今何在,空遗陈迹后人哀。
我本芙容城里客,谪在尘寰归未得。
月明黄鹤倘来归,便欲乘之溯空碧。

黄鹤楼

黄鹤高楼渺烟雾,黄鹤飘飘不知处。

我曾凌风登此楼,但见苍茫汉阳树。

我闻羽士徐佐卿,化为黄鹤朝太清。

云衢偶尔中金镞,戛然惊飞入杳冥。

锦袍仙人昔曾到,醉眼摩挲睨晴昊。

倚阑招鹤鹤不来,槌碎琼楼委荒草。

楼前大别高崔嵬,楼下长江滚滚来。

仲谋孟德今何在,空遗陈迹后人哀。

我本芙容城里客,谪在尘寰归未得。

月明黄鹤倘来归,便欲乘之溯空碧。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的第四部分。全诗以黄鹤楼为主体,通过对黄鹤楼的描绘和对往事的回忆,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离别的感慨之情。

首句“黄鹤楼”点明主题,黄鹤楼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名胜古迹之一,位于湖北武汉武昌蛇山黄鹄矶头,面临万里长江,气势磅礴,自古就有“一柱擎天”、“天下江山第一楼”、“江城五景”等美誉。

第二句“黄鹤高楼渺烟雾”,形容黄鹤楼的壮观景色,烟雾缭绕,让人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

第三句“黄鹤飘飘不知处”,描绘了黄鹤楼的神秘莫测,仿佛黄鹤已经飞向天际,无法捉摸其踪迹。

第四句“我曾凌风登此楼”,诗人回忆自己曾经攀登黄鹤楼的情景,那时风和日丽,心情愉快。

第五句“但见苍茫汉阳树”,诗人站在黄鹤楼上,看到远处的汉阳树木苍茫一片,给人一种苍茫的感觉。

第六句“我闻羽士徐佐卿”,诗人听到一位名叫徐佐卿的道士正在谈论黄鹤楼的事情。

第七句“化为黄鹤朝太清”,诗人想象着徐佐卿化作一只黄鹤飞向天空,朝拜着仙界。

第八句“云衢偶尔中金镞”,诗人描述了一场意外的小插曲,一只黄鹤偶然飞入了一条云路,被一根金镞刺破。

第九句“戛然惊飞入杳冥”,诗人描写了黄鹤在受到惊吓后突然飞入深不见底的黑暗中。

第十句“锦袍仙人昔曾到”,诗人回忆起过去有一位仙人曾经来到过黄鹤楼,身着锦袍,手持酒杯,欣赏着眼前的美景。

第十一句“醉眼摩挲睨晴昊”,诗人用“醉眼摩挲”来形容自己当时的醉态,而“睨晴昊”则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画面,夕阳西下,天空呈现出一片宁静的色彩。

第十二句“倚阑招鹤鹤不来”,诗人尝试着呼唤那只黄鹤,但却没有得到回应。

第十三句“槌碎琼楼委荒草”,诗人无奈之下只能捶打栏杆上的白玉楼台,将之摧毁,任凭荒草丛生。

第十四句“楼前大别高崔嵬”,诗人描述了楼前的地势险峻,山峰高耸入云。

第十五句“楼下长江滚滚来”,诗人描绘出长江水流湍急、波涛汹涌的景象。

第十六句“仲谋孟德今何在,空遗陈迹后人哀”,诗人感叹昔日的英雄人物如今已不复存在,只留下后人为之哀悼的陈迹。

第十七句“我本芙蓉城里客”,诗人说自己原本只是一座城市中的游客。

第十八句“谪在尘寰归未得”,诗人说自己被贬谪到尘世之中,无法回到故乡。

第十九句“月明黄鹤倘来归”,诗人想象着黄鹤在月光下归来的场景,心中充满了期待。

第二十句“便欲乘之溯空碧”,诗人决定乘坐这只黄鹤逆流而上,追寻那片虚无缥缈的白云。

这首诗通过描绘黄鹤楼的自然景观和历史故事,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美好时光的怀念之情。同时,也体现了李白豪放不羁的性格和超脱世俗的精神追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