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扫墓山中,检有峦纹可观之石,归与芸商曰:「用油灰叠宣州石于白石盆,取色匀也。本山黄石虽古朴,亦用油灰,则黄白相阅,凿痕毕露,将奈何?」芸曰:「择石之顽劣者,捣末于灰痕处,乘湿糁之,干或色同也。」乃如其言,用宜兴窑长方盆叠起一峰:偏于左而凸于右,背作横方纹,如云林石法,廛岩凹凸,若临江石砚状;虚一角,用河泥种千瓣白萍;石上植茑萝,俗呼云松。经营数日乃成。至深秋,茑萝蔓延满山,如藤萝之悬石壁,花开正红色,白萍亦透水大放,红白相间。神游其中,如登蓬岛。置之檐下与芸品题:此处宜设水阁,此处宜立茅亭,此处宜凿六字曰「落花流水之间」,此可以居,此可以钓,此可以眺。胸中丘壑,若将移居者然。一夕,猫奴争食,自檐而堕,连盆与架顷刻碎之。余叹曰:「即此协营,尚干造物忌耶!」两人不禁泪落。

这首诗的原文如下:

余扫墓山中,检有峦纹可观之石,归与芸商曰:「用油灰叠宣州石于白石盆,取色匀也。本山黄石虽古朴,亦用油灰,则黄白相阅,凿痕毕露,将奈何?」芸曰:「择石之顽劣者,捣末于灰痕处,乘湿糁之,干或色同也。」乃如其言,用宜兴窑长方盆叠起一峰:偏于左而凸于右,背作横方纹,如云林石法,廛岩凹凸,若临江石砚状;虚一角,用河泥种千瓣白萍;石上植茑萝,俗呼云松。经营数日乃成。至深秋,茑萝蔓延满山,如藤萝之悬石壁,花开正红色,白萍亦透水大放,红白相间。神游其中,如登蓬岛。置之檐下与芸品题:此处宜设水阁,此处宜立茅亭,此处宜凿六字曰「落花流水之间」,此可以居,此可以钓,此可以眺。胸中丘壑,若将移居者然。一夕,猫奴争食,自檐而堕,连盆与架顷刻碎之。余叹曰:「即此协营,尚干造物忌耶!」两人不禁泪落。    

译文:
我在山里扫墓时,发现了一些纹理优美的石头。我把它带回家,和妻子一起讨论:“用油灰把宣州石叠到白石盆里,让它的颜色均匀。”我们本来打算用本地产的黄石做底,但因为黄石表面有油灰的痕迹,看起来就不那么漂亮了。如果再在上面加一层油灰,那就更难看,所以最后只好放弃这个计划。
我按照她的建议,用宜兴窑的长方盆叠出一座小山峰。它既偏在左边又偏在右边,背上有横向的花纹,就像古代画家范宽画的山水那样。山中的岩石高低起伏,就像临江的石砚一样。山顶留出一个空位,种上了河泥种出的千瓣白萍。山上还有茑萝,人们通常叫它“云松”。经过几天的经营后,它终于完成了。到了深秋的时候,茑萝蔓延满山,就像爬山虎挂在石壁上。当它开花时,花朵是鲜艳的红色;白色的浮萍也在阳光下格外耀眼。我看着这一切,感觉好像置身于一个仙境之中。我把这块石头放在屋檐下让妻子来欣赏:“这个地方应该建个水阁,这个地方应该竖块茅草做的亭子,这个地方应该在石头上刻个‘落花流水之间’的字,这里可以居住,也可以钓鱼,还可以远眺。我想象中的美景,就在这里实现!”
一天夜里,一只猫偷吃桌子上的食物,从屋檐掉下去,结果连同石头、架子都被砸碎了。我叹了口气说:“这都怪我们的合作不好,竟然惹来了造物主的不满!”我们俩都哭了起来。
赏析:
这首诗是清代文学家张岱的《浮生六记》中的一个片段。诗中描述了张岱和他的妻子在山中扫墓时发现一块纹理优美的石头,他们决定利用油灰将它叠成一个小山峰。在这个过程中,他们遇到了许多困难和挑战,比如石头表面的油灰痕迹、石头的质地等等。然而,他们并没有放弃,而是通过自己的智慧和努力,最终成功地完成了这个作品。
诗中的主人公通过这次经历,深刻地体会到了生活的美好和艰辛。他们虽然经历了许多困难,但也收获了快乐和满足。这种对生活的热爱和珍惜的态度,正是这首诗想要传达给读者的。
诗中还描绘了一幅美丽的自然风景图。山上的茑萝像爬山虎一样挂在岩石上,花朵鲜艳,白色浮萍在阳光下闪闪发光。整个画面充满了生机和活力,让人感受到了大自然的魅力。
这首诗通过对一个小故事的描写,展现了作者对生活的感悟和对自然的热爱。它告诉我们,生活中总会有许多困难和挑战,但我们只要用心去面对和克服,就能够收获更多的美好和快乐。同时,它也提醒我们要珍惜眼前的一切,用心去感受和欣赏大自然的美丽。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