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与芸寄届锡山华氏,时华夫人以两女从芸识字。乡居院旷,夏日逼人,劳教其家,作活花屏法甚妙。每屏—扇,用木梢二枝约长四五寸作矮条凳式,虚其中,横四挡,宽一尺许,四角凿圆眼,插竹编方眼,屏约高六七尺,用砂盆种扁豆置屏中,盘延屏上,两人可移动。多编数屏,随意遮拦,恍如绿阴满窗,透风蔽日,纡回曲折,随时可更,故曰活花屏,有此一法,即一切藤本香草随地可用。此真乡居之良法也。

友人鲁半舫名璋,字春山,善写松柏及梅菊,工隶书,兼工铁笔。余寄居其家之萧爽楼一年有半。楼共五椽,东向,余后其三。晦明风雨,可以远眺。庭中有木犀一株,清香撩人。有廓有厢,地极幽静。移居时,有一仆一妪,并挈其小女来。仆能成衣,妪能纺绩,于是芸绣、妪绩、仆则成衣,以供薪水。余素爱客,小酌必行令。芸善不费之烹庖,瓜蔬鱼虾,一经芸手,便有意外昧。同人知余贫,每出杖头钱,作竟日叙。余又好洁,地无纤尘,且无拘束,不嫌放纵。时有杨补凡名昌绪,善人物写真;袁少迂名沛,工山水;王星澜名岩,工花卉翎毛,爱萧爽楼幽雅,皆携画具来。余则从之学画,写草篆,镌图章,加以润笔,交芸备茶酒供客,终日品诗论画而已。更有夏淡安、揖山两昆季,并缪山音、知白两昆季,及蒋韵香、陆橘香、周啸霞、郭小愚,华杏帆、张闲憨诸君子,如梁上之燕,自去自来。芸则拔钗沽酒,不动声色,良辰美景,不放轻越。今则天各一方,风流云散,兼之玉碎香埋,不堪回首矣!非所谓「当日浑闲事,而今旧怜」者乎!

浮生六记·卷二·闲情记趣
沈复笔下的田园诗画与生活哲学

  1. 作品背景
  • 沈复生平及《浮生六记》概述
  • 《闲情记趣》在全书中位置与意义
  • 清代文学家沈复及其作品风格
  1. 诗意画面
  • “活花屏法”制作与应用
  • 夏日院旷中“活花屏”之景
  • 屏风与室内布局对居住氛围影响
  1. 生活艺术
  • 织女手艺与日常生活融合
  • 芸娘绣艺与家庭日常互动
  • 茶酒供客与文人雅兴
  1. 情感交流
  • 友人间诗词歌赋与书画交流
  • 邻里关系与社区互助精神
  • 文人雅集与社交圈影响
  1. 自然感悟
  • 庭中木犀香气与四季变化
  • 杨补凡等人物与山水绘画
  • 萧爽楼幽静环境与文人逸趣
  1. 文化交融
  • 王星澜花卉翎毛与文人画技
  • 梁上燕与季节流转
  • 玉碎香埋与人生感慨
  1. 现代回响与启示
  • 当代人对于传统生活的怀念
  • 《闲情记趣》在现代社会价值
  • 从沈复笔下汲取的生活智慧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