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补凡为余夫妇写载花小影,神情确肖。是夜月色颇佳,兰影上粉墙,别有幽致,星澜醉后兴发曰:「补凡能为君写真,我能为花图影。」余笑曰:「花影能如人影否?」星澜取素纸铺于墙,即就兰影,用墨浓淡图之。日间取视,虽不成画,而花叶萧疏,自有月下之趣。芸甚宝之,各有题咏。
苏城有南园、北园二处,菜花黄时,苦无酒家小饮,携盒而往,对花冷饮,殊无意味。或议就近觅饮者,或议看花归饮者,终不如对花热饮为快。众议末定。芸笑曰:「明日但各出杖头钱,我自担炉火来。」众笑曰:「诺。」众去,余问曰:「卿果自往乎?」芸曰:「非也。妾见市中卖馄饨者,其担锅灶无不备,盍雇之而往?妾先烹调端整,到彼处再一下锅,茶酒两便。」余曰:「酒菜固便矣,茶乏烹具。」芸曰:「携一砂罐去,以铁叉串罐柄,去其锅,悬于行灶中,加柴火煎茶,不亦便乎?」余鼓掌称善。街头有鲍姓者,卖馄饨为业,以百钱雇其担,约以明日午后。鲍欣然允议。明日看花者至,余告以故,众咸叹服。饭后同往,并带席垫,至南园,择柳阴下团坐。先烹茗,饮毕,然后暖酒烹肴。是时风和日丽,遍地黄金,青衫红袖,越阡度陌,蝶蜂乱飞,令人不饮自醉。既而酒肴俱熟,坐地大嚼,担者颇不俗,拉与同饮。游人见之,莫不羡为奇想。杯盘狼籍,各已陶然,或坐或卧,或歌或啸。红日将颓,余思粥,担者即为买米煮之,果腹而归。芸曰:「今日之游乐乎?」众曰:「非夫人之力不及此。」大笑而散。贫士起居服食以及器皿房舍,宜省俭而雅洁,省俭之法曰「就事论事」。余爱小饮,不喜多菜。芸为置一梅花盒:用二寸白磁深碟六只,中置一只,外置五只,用灰漆就,其形如梅花,底盖均起凹楞,盖之上有柄如花蒂。置之案头,如一朵墨梅覆桌;启盏视之,如菜装于瓣中,一盒六色,二、三知己可以随意取食,食完再添。另做矮边圆盘一只,以便放杯箸酒壶之类,随处可摆,移掇亦便。即食物省俭之一端也。余之小帽领袜皆芸自做,衣之破者移东补西,必整必洁,色取瞄淡以免垢迹,既可出客,又可家常。此又服饰省俭之一端也。初至萧爽楼中,嫌其暗,以白纸糊壁,遂亮。夏月楼下去窗,无阑干,觉空洞无遮拦。芸曰:「有旧竹帘在,何不以帘代栏?」余曰:「如何?」姜曰:「用竹数根,黝黑色,一竖一横,留出走路,截半帘搭在横竹上,垂至地,高与桌齐,中竖短竹四根,用麻线扎定,然后于横竹搭帘处,寻旧黑布条,连横竹裹缝之。偶可遮拦饰观,又不费钱。」此「就事论事」之一法也。以此推之,古人所谓竹头木屑皆有用,良有以也。夏月荷花初开时,晚含而晓放,芸用小纱囊撮条叶少许,置花心,明早取出,烹天泉水泡之,香韵尤绝。
诗句
“浮生六记·卷二·闲情记趣”
译文
杨补凡为我和妻子画了一幅花影,神情确实很像。那天月色非常好,兰影映在粉墙上,别有一番幽雅,星澜喝醉后兴致勃发地说:“补凡能为你写真,我能给花画影子。”我笑着说:“花的影子能像人的影子吗?”星澜取一张素纸铺在墙上,就根据兰影用墨画了起来。白天看的时候,虽然不成画,但花叶疏落,自有月光下的乐趣。芸很喜欢它,各自都有题咏。
苏城有南园、北园两座花园,菜花开的时候,却苦于找不到酒家小饮的地方,我就带着盒子去那边,对着花喝冷饮,却没有意思。有人说应该就近找个地方喝点,也有人说看到花儿就喝,但最终还是对花儿热饮最痛快。大家最后决定各出自己的钱,我去担锅火来。大家笑着说:“好吧。”大家都走了,我问她:“你真的自己去了吗?”芸说:“不是的,我见市场上卖馄饨的,他们的炊具都备好了,为什么不雇他们去呢?我先烹调好端到那里再煮一下,茶和酒都有得喝了。”我说:“酒菜固然方便了,茶没有烹具啊。”芸说:“带一个砂罐去,用铁叉串在柄上,去掉锅,悬挂在炉灶里,加柴火煎茶,不是很方便吗?”我拍手叫好。街上有个姓鲍的人,卖馄饨为生,以百钱雇他挑担子,约定明天下午去。鲍欣然同意。第二天看花的人来了,我把情况告诉了大家,大家都很佩服。饭后我们一起去了,还带了席垫,到了南园,选择柳荫下团坐。先煮茶,喝完以后暖酒烹肴。那时候风和日丽,遍地都是黄金色的麦田,穿青衫的红袖子的人们在田间阡陌间穿梭来往,蝴蝶和蜜蜂乱飞,让人不喝茶也会自醉。然后酒菜全都做好了,我们在地上大口吃着,担子的人也很好,拉我和他一起喝酒。游人们看见这种情况,没有人不羡慕的。杯盘狼藉,每个人都已经陶醉其中,有的坐有的卧有的唱有的笑。太阳就要下山了,我想喝点粥,担子的人立即去买米煮粥给我吃了,吃饱了肚子才回家。芸说:“今天的游艺快乐吗?”大家说:“如果不是你的力量,我们做不到这个。”我们都大笑散去。
赏析:
这段文字描绘了杨补凡为作者的妻子芸精心制作的花影和美食,以及与朋友们共度的美好时光。诗意盎然的文字展现了生活的细节和美好,同时也表达了一种对自然美和简单生活的喜爱。
诗中通过描述杨补凡为芸画花影的情景,展现了他深厚的艺术功底和细腻的情感表达。而芸则以其巧妙的心思和行动,为众人带来了欢乐和惊喜。这些细节都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诗中的“就事论事”一词,体现了一种节俭和实用主义的生活态度。无论是食物的省俭,还是用具的选择和利用,都体现了这种思想。这不仅是对物质财富的珍惜,也是对精神财富的重视。
诗中通过对比南园、北园的不同景象,进一步突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南园的宁静优雅与北园的繁华喧嚣形成鲜明对比,展现了不同环境下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审美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