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成之春,予又随侍吾父于邗江幕中,有同事俞孚亭者挈眷居焉。吾父谓孚亭曰:“一生辛苦,常在客中,欲觅一起居服役之人而不可得。儿辈果能仰体亲意,当于家乡觅一人来,庶语音相合。”罕亭转述于余,密札致芸,倩媒物色,得姚氏女.芸以成否未定,未即禀知吾母。其来也,托言邻女为嬉游者,及吾父命余接取至署,芸又听旁人意见,托言吾父素所合意者。吾母见之曰:“此邻女之嬉游者也,何娶之乎?”芸遂并失爱于姑矣。

壬子容,余馆真州。吾父病于邗江,余往省,亦病焉。余弟启堂时亦随待。芸来书曰:“启堂弟曾向邻妇借贷,倩芸作保,现追索甚急。”余询启堂,启堂转以嫂氏为多事,余遂批纸尾曰:“父子皆病,无钱可偿,俟启弟归时,自行打算可也。”未几病皆愈,余仍往真州。芸覆书来,吾父拆视之,中述启弟邻项事,且云:“令堂以老人之病留由姚姬而起,翁病稍痊,宜密瞩姚托言思家,妾当令其家父母到扬接取。实彼此卸责之计也。”吾父见书怒甚,询启堂以邻项事,答言不知,遂札饬余曰:“汝妇背夫借债,谗谤小叔,且称姑曰令堂,翁曰老人,悖谬之甚!我已专人持札回苏斥逐,汝若稍有人心,亦当知过!”余接此札,如闻青天霹雳,即肃书认罪,觅骑遄归,恐芸之短见也。到家述其本末,而家人乃持逐书至,历斥多过,言甚决绝。芸泣曰:“妾固不合妄言,但阿翁当恕妇女无知耳。”越数日,吾父又有手谕至,曰:“我不为已甚,汝携妇别居,勿使我见,免我生气足矣。”乃寄芸于外家,而芸以母亡弟出,不愿往依族中,幸友人鲁半舫闻而怜之,招余夫妇往居其家萧爽楼。

诗名:《浮生六记·卷三·坎坷记愁》

庚成之春,予又随侍吾父于邗江幕中,有同事俞孚亭者挈眷居焉。吾父谓孚亭曰:“一生辛苦,常在客中,欲觅一起居服役之人而不可得。儿辈果能仰体亲意,当于家乡觅一人来,庶语音相合。”    

译文: 庚年春天,我又跟随着我父亲在邗江幕府工作,有一位同事俞孚亭带着家属在那里居住。我父亲对俞孚亭说:“一生辛苦,常常客居他乡,想要找到一位和我一起住的人都很难。你们如果能够体谅我的意思,应当在家乡找一个人来,这样音调才能一致。”

注释与赏析:

  • 注释: 文中提到的“吾父”指沈复的父亲,而“邗江”是当时的一个地名,可能是指现在的扬州附近。
  • 赏析: 此句表达了沈复的父亲对找到一个合适的家人共同生活的迫切希望。通过与俞孚亭的对话,也可以看出沈复的父亲对于家庭生活的投入和期待。同时,沈复通过这段对话反映了自己对家庭责任的认识和承担。

诗二:

壬子容,余馆真州。吾父病于邗江,余往省,亦病焉。余弟启堂时亦随待。芸来书曰:“启堂弟曾向邻妇借贷,倩芸作保,现追索甚急。”    

译文: 壬年春天,我在真州(位于今天的江苏省)做客。我父亲在邗江生病了,我前往看望,我父亲也在生病。我的兄弟启堂当时也在等待。芸写信说:“启堂的弟弟曾经向邻居借了钱,让芸作担保,现在要偿还很多钱。”

注释与赏析:

  • 注释: “壬子容”指的是农历壬子年的春天,这是沈复生活中的一个时期。“真州”可能是一个地名,具体位置不详。
  • 赏析: 本段描述了沈复的生活困境,他的家庭不仅面临父亲的健康问题,还要处理财务压力,如债务和利息问题。这封信反映了芸娘(沈复的妻子)在经济上需要帮助的情况,同时也体现了沈复作为丈夫的责任感和对家庭的担忧。

诗三:

启堂来书曰:“启堂弟曾向邻妇借贷,倩芸作保,现追索甚急。” 吾询启堂,启堂转以嫂氏为多事,余遂批纸尾曰:“父子皆病,无钱可偿,俟启弟归时,自行打算可也。” 未几病皆愈,余仍往真州。    

译文: 启堂来信说:“启堂的弟弟曾经向邻居借了钱,让芸作担保,现在追讨得很急。”我问启堂这件事,启堂回答说是嫂氏多事,我于是在回信中写道:“父子都生病了,没有钱可以还,等我启弟回来的时候,自己决定怎么处理吧。”不久父亲和我都痊愈了,我还是去了真州。

注释与赏析:

  • 注释: “启堂”是沈复的兄弟,而“嫂氏”在这里指的是他的妻子或妹妹。
  • 赏析: 本段展现了沈复的家庭内部动态和他对解决问题的处理方式。尽管面对财务危机,沈复仍然保持乐观,试图通过写信来回应该问题,并鼓励家庭成员自己想办法解决困难。此外,这一书信还展示了沈复在家庭中的角色和责任感。

《浮生六记·卷三·坎坷记愁》不仅是沈复个人经历的记录,也是对那个时代社会状况的一个反映。通过这些文字,我们不仅能感受到作者的人生起伏,还可以窥见当时社会的一隅风貌。此文不仅是文学上的佳作,更是历史研究的重要素材。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