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金欲铸鸱夷像。频年忆汝江湖上。何处采名花。西施不及他。
白头吟自在。诗寄钱刀外。恰似遇桓伊。听歌辄唤时。
【注释】
买金:指购买金子,以铸像。鸱夷(chī yí):《汉书》:“范蠡献计越王勾践,说西施容貌绝世,可诱敌国,勾践为美人计,使范蠡进西施于吴王。”后因用“鸱夷”泛指金银宝物或财宝。
频年:连年。
何处:哪里。
名花:美艳的花卉。
西施:春秋时期越国人,以美貌著称。传说越王勾践灭吴后,曾把西施献给吴王夫差。
白头吟:乐府旧题,相传是东汉诗人和帝时人梁鸿所作。
自在:自然,自由。
诗寄钱刀:指将诗投入江中,让它随波逐流,任其漂散到远方。
恰似:好像。
桓伊:东晋时著名音乐家、琵琶演奏家。
【译文】
你买了金子准备铸造一只鸱夷像。连续好多年我一直在想念你,你总是在江湖上漂泊。我在哪里能采摘到那些美丽的花朵,西施的美貌又怎能比得上她们呢?
白发人弹琴,自在如风;诗中寄托了作者的哀怨之情,就像那被投入江中的纸钱一样,随波逐流,最终消失在茫茫的江湖之中。
好像遇见了桓伊,他能够弹奏出美妙的音乐,聆听音乐的人就会忍不住发出赞叹声。
【赏析】
此词为赠别之作。上片起首二句写自己与蔡天声相知之深。蔡生在京城做官,词人前去投谒。蔡生对词人颇为赏识,并把他介绍给同乡张君济。两人一见如故,结为知交。词人感激蔡生的盛情,写了这首送蔡生归江东的词作。词人的好友蔡天声,字元长,号东山,南丰(今属江西)人,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精于音律,善书,尤擅行草,与苏轼友善。词人曾向蔡生推荐东坡,蔡生遂得见东坡,并与之交游。此词即作于词人送别蔡生之时。
下片写词人对蔡生的依恋之情。“何处采名花”,点明离别的主题。“西施不及他”,既赞美蔡生,又暗含依依不舍之情。“白头吟自在”、“诗寄钱刀外”,都是化用汉乐府《有所思》诗意,表达了词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
“恰似遇桓伊”,是全词之眼。桓伊,东晋著名音乐家,善于弹琵琶,常于宫廷宴会中表演,能令在场宾客皆为之感动。词人用“恰似遇桓伊”这一典故,表达了他对蔡生才华的赞赏,也表达了自己欲与蔡生共饮高歌的愿望。
全词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一首感情真挚、风格独特的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