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笛横腰,鹤瓢在手,乌巾白袷行吟。仙踪恍惚,埋玉旧烟林。多少唐陵汉寝,王孙梦、一样销沉。残碑在、诗人高士,留得到而今。
云深。记此地,相逢五隐,白石同心。喜今朝吾辈,酹酒登临。忽听松风骤响,苏门啸、仿佛遗音。归来晚、峰头斜景,明日约重寻。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内容的理解和赏析。解答时,首先通读全诗,整体把握诗意;然后结合题目中给出的注释和提示,理解词句的内涵;最后再根据词句的含义,分析其在整首诗歌中的作用及表达的情感。
“道场山麓”,指太白山人住的地方。“太白山人”即李白。“铁笛横腰”一句写太白山人吹奏的铁笛声。
“鹤瓢在手”,用典。鹤瓢即《庄子·逍遥游》中所说的“野马也,尘埃不足以至于千里也,然可负而致也”。传说中有一只大鹏,它的翅膀上可以托起一瓢酒。“鹤瓢在手”比喻太白山人有高超的才气,能挥毫泼墨,写出好诗。
“乌巾白袷行吟”,写太白山人披着乌纱巾,身穿白色上衣,在山路上吟咏。“乌巾白袷”形容太白山人的服饰。“行吟”,指边走边吟咏。
“仙踪恍惚”两句,写太白山人在山林中的踪迹难以寻觅。“仙踪恍惚”是说太白山人的足迹隐没于深林之中,使人难以追寻;“埋玉旧烟林”是指太白山人曾经隐居的地方,已经长满青苔,被云雾笼罩,难以辨认了。这两句写太白山人的隐居之地,以及自己寻找他的艰辛。
“多少唐陵汉寝,王孙梦、一样销沉。”意思是说,多少唐朝皇帝的陵墓、汉朝的陵寝,像王子一样的王孙们在这里寻梦,如今都同样地消逝了。这句写诗人对历史沧桑的感慨。
“残碑在”两句,写诗人在山上找到了一块残碑。“诗人高士”,是说诗人和隐士一样高雅。“留得到而今”是指这块残碑还能保留到现在。这两句写诗人对历史遗迹的惋惜。
“云深”三句,写诗人和友人在山中饮酒作乐。“五隐”,指五位隐居的人。“白石同心”是说他们把白石当作心肝来对待。“松风骤响”,是说忽然听到了松涛的响声。这里用了一个典故。苏门啸,是说苏门山一带的松涛之声。
“归来晚”三句,写诗人听到松涛后回到山中,看到夕阳西下,山峰在斜阳的映照下显得格外美丽,于是决定第二天再次来到此地。这几句写诗人与友人欢聚一堂,欣赏美景。
【答案】
这首诗是诗人李白在太白山麓遇见隐居的友人后写的一首诗。诗中写了太白山人吹奏的铁笛声,以及太白山人的服饰、隐居之处等。诗人感叹历史沧桑、人事变迁之快,抒发了作者对历史遗迹的惋惜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