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见西施出浣纱。一钩香迹印弓鞋。绿波红映脸边花。
重到没人山寂寂,满滩银砾净无瑕。夜来春雨水痕加。
注释:
曾见过西施出浣纱,她那纤指轻轻一划,留下了美丽的香迹。
绿水荡漾映红颜,映红了她的脸颊,映红了花枝。
重到没人山寂寂,寂静的无人之山,显得更加幽静。
满滩银砾净无瑕,满滩的银色砾石,没有一点污点。
夜来春雨润物华,夜来的春雨,滋润着万物,使它们更加美丽。
赏析:
这首《浣溪沙》是一首描绘美人的词作。作者通过生动的画面,展现了西施的美丽和优雅。全词以“浣溪沙”为题,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画面。
第一句“曾见西施出浣纱”,诗人回忆了曾经见过西施在浣纱的场景。西施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美女,她的美丽和优雅令人赞叹。在这里,诗人用“浣纱”这一动作,暗示了西施的美丽。同时,“曾见”二字也让读者感到诗人对西施有着深刻的记忆。
第二句“一钩香迹印弓鞋”,诗人进一步描述了西施的美丽。他看到了西施留下的香迹,这是她在浣纱时留下的痕迹。而她穿的弓鞋,更是增添了她的美艳。这里的“香迹”和“弓鞋”都是西施的美丽象征,让读者感受到西施的魅力。
第三句“绿波红映脸边花”,诗人继续描绘了西施的美丽。在绿色的波涛中,红色的花朵映衬着她的脸,让她的美丽更加突出。这里的“绿波”、“红映”和“脸边花”都是诗人对西施美丽景象的生动描写,让读者仿佛置身于美景之中,感受到了西施的美丽。
第四句“重到没人山寂寂”,诗人表达了自己再次来到这个无人之山时的心境。这里的“无人”二字让人感觉这个山非常的安静,没有人打扰这里的景色。而“寂寂”二字则强调了这里的宁静,让人感觉这里是一个远离尘世的地方。
第五句“满滩银砾净无瑕”,诗人描绘了满滩的银色砾石,它们没有一点瑕疵,显得非常洁净。这里的“银砾”和“净无瑕”都是对砾石的描述,让读者感受到了砾石的洁净和无暇。
第六句“夜来春雨水痕加”,诗人描绘了夜晚春雨的景象。他看到了春雨落在水面上的痕迹,这让他想到了西施的美丽。这里的“春雨”和“痕迹”都是对雨景的描述,让读者感受到了春雨的温柔和西施的美丽。
整首词以“浣溪沙”为题,描绘了西施的美丽和优雅。诗人通过生动的画面,让读者感受到了西施的魅力。同时,他也表达了自己对西施的赞美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