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谁工、霓裳旧谱,一声声断还续。飘零淮海头将白,赖有随身竿木。花簌簌。叹老矣龟年、红豆伤心曲。两三闲屋。正白纻全翻,青衫对坐,石铫茗初熟。
江南忆,我亦挂帆六幅。扁舟来剪波绿。平生结习惟耽此,听遍哀丝豪竹。春去速。算檀板、登场曾记唐衢哭。昆刀切玉。觉删尽柔声,唱成绝调,高响遏云谷。
【注释】
霓裳:唐代乐曲名。此指词人自喻。工,擅长。“谁”句:是谁曾善于弹奏《霓裳》的旧曲调?一声声断还续:一遍又一遍地弹奏,断续不断。飘零淮海头将白:在江南飘泊的岁月里,头发已斑白。将,将要;下一句是“赖有随身竿木”。身,自己。花簌簌:形容歌声悠扬动听。叹老矣:叹息自己的衰老。龟年:唐玄宗李隆基时著名歌妓李龟年,因善长唱《归去来》,人们又称他为“李龟年”。红豆:即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伤心曲:使人伤感的曲子。两三闲屋:两间空荡荡的屋子。对坐:坐着相对。石铫(dáo):铜制的茶锅。茗(míng):茶。全翻:完全翻转过来。白纻(zhù):“白纻布”是一种白色的粗绸,这里泛指白色的衣服。青衫:古代文人穿的衣服。对坐:相对坐着。石铫(dáo):一种铜制烹茶器具。茗(míng):茶。全翻:完全翻转过来。白纻全翻,青衫对坐:用白纻衣和青衫相对坐着。石铫茗初熟:用石铫烧水沏茶,水刚开时,茶还没有泡透。江南忆,我亦挂帆六幅:怀念江南,我也把帆儿收起来,准备返回家乡。扁舟:小船。来剪波绿:划着船儿来到碧波中。绿:水波的颜色。平生结习惟耽此:平生的爱好只是喜欢这一种东西。结习:习惯;结习,嗜好。耽:喜爱。哀丝豪竹:悲哀的琴瑟之声和宏伟的鼓乐声。檀板:指鼓。昆刀切玉:昆刀,传说中的刀,相传是大禹治水时用来凿岩取石的工具;玉,比喻音乐美妙动听,好像玉一样。昆刀切玉,形容音乐优美动人。觉:却。删尽柔声:却把温柔的声音都删尽了。唱成绝调:唱出高亢的音调。高响遏云谷:声音高得能够使山谷停止回响。云、谷:山名。晋陆机《吊吴隐士》中有“风飙自东莱,云雾今西陵。宕然五云居,隔岭临丹宫。云宫张翠盖,流光照朱宫。飞盖相追随,双阙连千重。天路灭无照,虚堂掩清风。”之语,后以“云谷”代指高峻的山峰。
【赏析】
这首词是作者晚年在杭州所作,表现了词人的感慨与无奈。
上片写词人对故国的怀念之情及对江南美景的喜爱。起二句写词人对《霓裳》旧曲的熟悉和喜爱。“谁”三句回忆往日在江南的情景,感叹时光流逝,白发渐生。“两三”两句写词人回到故园后,过着清苦而宁静的生活。“正”三句写词人在故乡过着清贫的生活,过着简朴的生活。“江南忆”三句写词人思念江南的情景。“我亦”三句写词人决定离开故乡回到江南。“扁舟”二句写词人乘船回到江南。“平生”三句说词人一生酷爱江南的山水风光。“哀丝”三句写词人怀念江南的歌舞艺人李龟年和他的歌曲。最后二句描写词人回到故乡后的生活情景。“觉”一联写词人回到故乡后的生活情景,词人生活清苦但心满意足,因为能过上平静的生活,能欣赏到优美的江南风景。
下片写词人回到故乡后对故土的眷恋之情。“江南”几句写词人回到故乡后对故土的依恋之情。“我亦”三句写词人回到故乡后对故土的眷恋之情。“扁舟”二句写词人乘船回到江南的情景。“平生”四句写词人对故乡生活的留恋之情。“哀丝”三句写词人怀念故国的歌女李龟年和她的歌曲。“昆刀”三句写词人怀念故国的大禹和他的音乐。最后二句描写词人回到故乡后的生活情景。“高响遏云谷”是说词人的歌声高亢激昂,足以使山谷为之停顿,回音不绝,形象地写出词人歌声的高亢有力以及其艺术魅力。
整首词通过回忆往事,抒发了词人对故土、对江南、对故乡的深深眷恋与热爱之情。全词情感真挚,意境优美,语言优美流畅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