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曾探到,者骊珠、颗颗光辉不灭。妙手都从天际得,果是裁云缝月。半面缘悭,千回梦想,一瓣名香爇。惊才觉艳,玉台无此人物。
闻道近日宣文,绛纱帷里,弟子红妆列。别有伤心圆缺感,渐渐鬓发如雪。日暮天寒,卖珠补屋,此境和谁说。读君诗罢,为君宛转愁绝。
【注释】
百字令:词牌名。又名“百字谣”、“百字令慢”、“百字令慢·秋色”。双调,一百字,上下片各四仄韵,一叠韵。上阕三平韵,下阕两平韵、两仄韵。
者骊珠:即明珠。
妙手:巧匠。
裁云缝月:指女子刺绣技艺高超。
半面缘悭:指女子容貌美好而无缘见面。
惊才觉艳:惊叹对方才华横溢而更觉得其貌美。
玉台:指女子的居室。
伤心圆缺感:指女子因思念情人而产生的愁苦。
卖珠补屋:典出《列子·汤问》的故事,晋朝时郑人卖珠与郑君,君以珠饰衣带,后郑君被卖珠者所杀,郑人以珠赎回郑君之尸,用珠子来修补郑君的坟墓。这里比喻女子用珠宝换取自己的生命。
此境和谁说:指女子的境遇没有人能够理解。
宛转:婉转,曲折。愁绝:形容极度忧愁。
【译文】
好像曾见过那珍珠一样,颗颗光辉不灭。巧手都从天际得来,真是裁剪云雾缝制月亮。半边面容缘分欠缺,千回万梦想到她一面。一缕名香在炉中焚烧,感叹她的才华艳丽,在闺房中也无此人。听说近来宣文殿里,弟子红妆排列,有伤心的圆缺感,渐渐地鬓发如雪。日暮天寒,卖掉珍珠去补房屋,这种境界能向谁说?读了你这首诗,为你辗转反侧地忧愁到极点。
【赏析】
《百字令·似曾探到,者骊珠、颗颗光辉不灭》是北宋文学家晏几道创作的一首词。词中通过写一位女子的遭遇,表达了作者对这位女子的深切同情和对她不幸命运的深深哀悼。全词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情感深沉。
第一段:“似曾探到,者骊珠、颗颗光辉不灭。”这一句是说,曾经看见过那如同珍珠般的女子,她的美丽光彩永不停息,仿佛一颗颗珍珠闪耀着光芒。
第二段:“妙手都从天际得,果是裁云缝月。”这一句是说,那位女子的手艺非常出色,好像是从天边得到的,她真是个巧手的姑娘,能够裁剪云雾、缝制月亮。
第三段:“半面缘悭,千回梦想,一瓣名香爇。”这一句是说,虽然只有一面之缘,但是心中却常常想着她;每次想到她的时候,都会点燃一瓣名香来表达自己的感情。
第四段:“惊才觉艳,玉台无此人物。”这一句是说,她有着惊人的才华和美丽的容颜,但是在那个时代,这样的女子并没有出现在玉台之上。
第五段:“闻道近日宣文,绛纱帷里,弟子红妆列。”“闻道”一词,意为“听说”,表示晏几道听到这个消息后的震惊和好奇。“宣文”一词,指宣文殿,这是朝廷中的一个重要机构。“绛纱帷里”,绛纱是指红色的帐子,帷是指帐幕。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最近在宣文殿里,有一位女子身着红衣,排成一排站在帐幕之中,她就是那位让晏几道为之震惊的女子。
第六段:“别有伤心圆缺感,渐渐鬓发如雪。”这一句是说,除了见到她的美丽之外,她还让人感到深深的伤感;因为离别而带来的痛苦和思念,让她渐渐变得像雪一样白发苍苍。
第七段:“日暮天寒,卖珠补屋,此境和谁说?”这一句是说,当夕阳西下,天已经非常寒冷的时候,为了生活而不得不卖掉自己的珠宝来补房子;这种境况又有谁能理解呢?这句话反映了这位女子的悲惨遭遇和无奈之情。
第八段:“读君诗罢,为君宛转愁绝。”这一句是说,读完这首词之后,不禁为她所思所念而感到忧愁到了极点。这里的“君”指的是晏几道自己。
整首词以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抒情,展现了一位女子的美貌与悲剧命运,同时也反映了晏几道对这位女子的深切关怀和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