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床茶灶安排惯,重游翠深深处。寺小埋云,桥低压水,惟有幽人来去。蚕房笑语。看抽雪成丝,茧香新煮。一两三家,半藏农具半渔具。
清和天气正好,夕阳红淡薄,圆盖千树。曲渚捞虾,回塘放鸭,万绿蒙蒙围住。光阴未暑。怕梅子黄时,又愁风雨。载酒明年,碧桃花定许。

【注释】

台城路:词牌名,又名“台城思”、“台城路·春雨”等。双调,五十五字,上下片各四仄韵。此为小令。

笔床茶灶:指文人雅士品茗、挥毫的用具。

重游翠深深处:再次游览那幽深之处。

蚕房:养蚕的地方。蚕房中蚕食桑叶,吐出丝来,所以此处以蚕比人。

抽雪成丝:喻丝之洁白如雪。

茧香新煮:用新茧做的茶,香气扑鼻。

一两三家:一两家农家或渔家。

光阴未暑:天气还未热起来。

载酒明年:明年继续乘船载酒游玩。

【赏析】

《台城路》,又名《台城思》、《台城路·春雨》等,是宋词中的小令。上片写作者重游翠微山后,所见所感;下片写天时已暖,但天气尚凉,担心梅子成熟之时风雨交加,影响游兴,故打算明年再携酒游玩。全词以景起,以情结,语言清新,意境优美。

首句写自己对这次重游的心情是早已安排妥当了。“重游”,表明不是第一次去翠微山后了;“翠深深处”,则点出了地点;“安排惯”,又表明这是常事,不须多费思量。“寺小埋云”,是说翠微山后的寺庙很小,但却有云雾缭绕,显得幽深神秘;“桥低压水”,则是说翠微山后的小桥横跨在溪流之上,流水悠悠,桥也低伏着依傍着流水;“惟有幽人来去”,则进一步点明这里是人迹罕至的幽静之地。“蚕房”“笑语”,“抽雪成丝”,“茧香新煮”,这些形象生动地勾画出一幅养蚕缫丝、制衣做鞋的乡村图景。“蚕”,在这里是借指那些勤劳的农妇们。而“笑语”“抽雪成丝”“茧香新煮”这些细节,都说明这里的环境清幽宜人,正是农妇们辛勤劳作的好地方。

第二句紧承上句而来,写自己重游翠微山后的所见。“重游”说明不是第一次来,而且“深”字也暗示出这里离京城很远。“寺小”“埋云”与第一句相应和,“桥压”、“水轻”与第二句相呼应,“唯有幽人来去”则总领下文。“蚕房”“笑语”与第一句相应合,“抽丝”“茧香”“新煮”则进一步描绘出养蚕缫丝、制衣做鞋的乡村生活场景。“一两三家”,是说这里只有一二三家农家或渔家;“半藏农具半渔具”,则是说他们把农具和渔具都藏在屋中,这样既能避免风雨的侵袭,又能节省空间。

三、四两句写重游翠微山后的所闻所见。“清和天气”,既写出了气候的宜人,又暗示出自己心情的舒畅;“夕阳红淡薄”,则写出了天色将晚的景象;“圆盖千树”,是说树木枝繁叶茂、密不透风的样子,“万绿蒙蒙”,则是说四周被绿荫环抱,一片郁郁葱葱的景致。“曲渚”“回塘”与“圆盖”、“万绿”相应和:“捞虾”“放鸭”与“圆盖”、“万绿”相映衬,“万绿蒙蒙围住”,则进一步烘托出这幽静的环境。

五六句写此时此地的感受。“光阴未暑”既点出了季节,又表明天气尚未转暖;“怕梅子黄时”,既是担心天气转暖之后,雨水过多会打乱自己的计划,也是担心梅子成熟之时会有突如其来的风雨;“又愁风雨”,则是担心风雨会破坏自己的游玩兴致。这两句既是实写自己内心的忧虑,也是虚写自己的感受。

尾句宕开一笔,由前两句的景物描写过渡到对往事的回忆。“载酒明年”,是说希望明年能够继续携酒出游,以排遣心中的忧愁。“碧桃花定许”,则是希望自己能够顺利地实现这个愿望,即明年能够在翠微山后找到一处可以畅饮美酒的地方。

这首词写得很有特色,它以景起,以情结,通过写景抒发了词人对过去美好生活时光的怀念之情,同时也寄寓了他对美好未来生活的向往之意。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