玲珑檐玉瘦。渐照眼春回,野梅如绣。看镫旧俗今都罢,但许歌围红袖。笙箫彻昼。拥绛节、霓旌前后。佳丽地、空数南朝,台城未舒新柳。
困思寄旅经年,惯晓埭闻钟,步穿烟岫。岁华顿换,堪惜处、俊侣狂情非旧。凌波赋就。恐泪烛、宵分盈斗。休自苦、垂老相逢,金尊更覆。
【注释】
①玲珑檐玉:屋檐晶莹剔透如玉,形容建筑华丽。②瘦:指灯花不旺。③看镫:点上灯笼照明。④绛节、霓旌:古代帝王车驾前所张设的旗幡,这里借指皇帝。⑤南朝:指南宋。⑥凌波赋:指苏蕙《璇玑图》,传说她以诗赋表达思念丈夫的心情。
【赏析】
此词为酬赠之作。词人与友人在南京话旧,因赠此词。词中对往昔的追忆和对现实的感慨,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种深沉而含蓄的情感气氛。
这首词开头两句“玉烛新镫夕彦通自南京来话旧,因赠”,是说夜深了才点上新油的新灯,诗人和友人从南京回来,坐下来叙谈往事。这是写词人与友人相聚的情景,但接着笔锋一转:“玲珑檐玉”以下四句,写他们话旧时的所见所闻,进一步渲染了话旧的气氛,并表达了词人对往昔岁月的怀念之情。
上片后半部分,词人主要写了自己与友人相聚时的情景。首二句写两人同游于金陵名胜古迹之上,其中“玲珑檐玉”“渐照眼春回”是说他们来到美丽的金陵城,登上高高的楼台,俯瞰着美丽的景色。此时,春风拂面,大地回暖,梅花盛开,犹如绣花一般美丽,令人陶醉。“野梅”,即野生梅花,其花形如雪,色如银,故又名“银梅”。这里的“如绣”是说梅花开得如同织成的花锦一样美丽。这既是对眼前景物的描写,也是词人内心的真实感受。“看镫”三句,词人回忆起过去在南京时的一些风俗习惯。那时,人们喜欢点上灯笼,围在一起唱歌跳舞,笙箫声声。如今这些风俗已经都废除了,只剩下了歌声和舞蹈。这里的“红袖”,是指歌女们的衣袖被歌舞声震起飘拂的动作。“拥绛节、霓旌前后”,则是说他们乘坐的是皇帝所乘坐的车驾,前面有皇帝所持的绛节,后面有御用乐队演奏音乐。这几句是词人在追忆昔日南京的生活情趣和繁华景象。
下片开头两句“佳丽地、空数南朝,台城未舒新柳”,是对往昔生活的总结和反思。作者在南京度过了许多美好的时光,也经历了许多人生的变迁。如今,他已经离开了南京,回到了故乡。在这里,他只能空想那些曾经的美好时光。“台城”是南京的一个地名,相传东晋时期建康城内有此城,为王导、谢安等大臣居处所在,后人称王谢旧宅为“台城”。这句意思是说他只能在想象中回忆当年在南京的美好时光。
结尾两句“困思寄旅经年,惯晓埭闻钟,步穿烟岫。”是说自从离别南京以来,他一直在外地漂泊。每到清晨,他就听到报晓的声音,然后步行穿过山间的烟雾。这里的“埭”是一种古代的水道,“晓埭”就是黎明时分的江水之声。“烟岫”是山间的云雾缭绕之处,这里指的是作者居住的山间小屋。这几句是词人对自己漂泊生活的回忆和感慨,表现了他孤独寂寞的内心世界。
整首词通过描绘一幅幅生动的画面,表达了词人对往日美好时光的回忆和对未来生活的期望。同时,词中也透露出他对人生无常、世事难料的感慨和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