尧时虚道,六合窑烘地。自有禹山川,便长见、山深林邃。流金铄石,百岁一遭逢,冰作簟,玉为浆,此乐何由致。
竹楼佳处,游宴多朋类。更有似梅人,抚徽弦、暗传心意。泠泠风响,长夏亦清寒,尘境易。梦魂疑,转恐他生事。
蓦山溪·苦热因忆旧日北泉居处
尧时虚道,六合窑烘地。自有禹山川,便长见、山深林邃。流金铄石,百岁一遭逢,冰作簟,玉为浆,此乐何由致。
竹楼佳处,游宴多朋类。更有似梅人,抚徽弦、暗传心意。泠泠风响,长夏亦清寒,尘境易。梦魂疑,转恐他生事。
注释:
尧时:尧帝时代。虚道:虚无的道。六合:天地四方。窑:炉灶。烘:烘烤。自有:本有。禹山川:指大禹治水时的山川景观。山深林邃:山林幽深,林木茂密。流金铄石:形容烈日炎炎,温度极高,好像金子熔化了一样。冰作簟(diàn):用冰制作床席。玉为浆:用美玉做的饮料。竹楼:指用竹子建造的房屋,泛指简陋房屋。朋类:朋友和同类的人。徽弦:古代乐器的一种。暗传心意:暗中传递自己的感情和意图。泠泠风响:清凉的风声响起。长夏:夏季的末尾,即初秋时期。尘境易:尘世的纷扰容易。梦魂疑:梦中的灵魂疑惑。转恐他生事:担心转世后会有什么事情发生。
赏析:
这首词是作者回忆过去在北泉居住时的避暑之乐。全词通过对景物的描写和对人情的抒发,表现了作者热爱自然、淡泊名利的思想情怀。
第一句“尧时虚道,六合窑烘地”开篇就点出自己所处的年代与地域。尧帝是上古时期的一位贤君,其治理国家的方式以德化为主,不尚武力,因此这里的“虚道”可以理解为一种高尚的道德标准或政治理想。“六合窑烘地”则描绘了一种天地之间的和谐景象。这里所说的六合指的是天地四方及上下,而窑则是指炉灶。通过这个比喻,作者暗示了自己生活的环境虽然简朴,但却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紧接着,作者通过“自有禹山川,便长见、山深林邃”两句,进一步表达了自己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这里所说的禹山川指的是大禹治理水患时的山水风光,而山深林邃则形容山林的幽深和茂密。这些自然景色不仅给作者带来了视觉上的享受,更让作者感受到了一种宁静和安详。
“流金铄石,百岁一遭逢”两句则是对夏日高温的描述。流金铄石形容阳光强烈到连金子都会被晒融化的程度,而百岁一遭逢则意味着这种高温只有在非常罕见的年份才会发生一次。这两句既反映了作者所在地区的气候特点,也表达了自己对这种极端天气的无奈和感慨。同时,这也体现了作者对于生命无常的感慨之情。
“冰作簟,玉为浆,此乐何由致”这几句则表达了作者对于清凉生活的喜爱和追求。在这里,冰被用作床席,玉被用来做饮料,这些物品都是清凉之物,能够带给人舒适和惬意的体验。然而,作者却感叹这种生活的乐趣难以得到满足,这可能是因为现实生活中很难找到如此理想的环境来过这样的生活。这种对于现实生活的无奈和感慨也反映出了作者对于人生哲理的深思。
“竹楼佳处,游宴多朋类”两句则回到了自己曾经居住过的地方。竹楼作为一种特殊的住所,往往给人一种清新脱俗的感觉,而游宴多朋类则表明那里聚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这些朋友在一起欢聚一堂,共享美好时光,使得整个生活环境充满了欢乐和温馨的气息。
整首词通过对景物的描绘和对人情的抒发,成功地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以及与朋友们共度时光的愉悦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于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以及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