鸳针绣倦。又珊枕梦回,青禽低唤。唤起絮云,咫尺天涯愁无限。回廊步屧成新怨。况别母、啼妆犹恋。断肠空指,灵芸帕上,泪痕红泣。
凝眄。盈盈带水,片帆趁、燕影风柔波软。佩解汉皋,那信花开归来缓。圆冰写翠秋容换。认娥月、西窗人面。紫箫吹入吴歈,桂香夜暖。

诗句解读与译文:

  1. 鸳针绣倦。又珊枕梦回,青禽低唤。
  • “鸳针绣倦”描绘了一个女性在缝纫时的疲惫状态,暗示她可能因长时间的劳作而感到疲倦。
  • “又珊枕梦回”,这里“又”字表明梦境的重复,可能是连续的夜晚都在梦中,“珊枕”指用珊瑚制成的枕头,常用来象征富贵或高贵的生活状态;“梦回”则表示回到过去或重温梦境。
  • “青禽低唤”,青禽指的是青色的鹦鹉,它似乎在呼唤或者模仿人的声音。
  • 整体而言,这句诗描述了一个人在繁忙的生活中,通过刺绣和梦中与鸟儿的互动来寻求片刻的放松和宁静。
  1. 唤起絮云,咫尺天涯愁无限。
  • “唤起絮云”中“絮云”可能象征着飘渺、无定的情感或思绪。
  • “咫尺天涯愁无限”表达了即使距离很近(咫尺)也感到无比的遥远和忧愁,反映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
  • 这句诗反映了诗人在现实与理想、情感与空间之间的距离感所带来的深刻忧愁。
  1. 回廊步屧成新怨。
  • “回廊步屧”形容行走在曲折的回廊中,每一步都可能引发不同的情绪或怨恨。
  • “成新怨”说明这些情绪和怨恨是新的,可能是因为最近发生的一些事情触发了诗人的内心。
  • 这是一句表达了诗人在特定环境中所感受到的新的情绪变化,可能是由于周围环境或事件的影响。
  1. 况别母、啼妆犹恋。
  • “况别母”表示诗人不仅怀念母亲,还可能在思念远在他乡的母亲。
  • “啼妆犹恋”中的“啼妆”可能是指因为想念母亲的哭泣而未干的妆容。
  • 这句诗展现了诗人对母亲深切的感情,即使身处异地也难以割舍这份情感。
  1. 断肠空指,灵芸帕上,泪痕红泣。
  • “断肠空指”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内心极度的悲伤和无助,像是用手指在空中划过,但无法触及任何实质的东西。
  • “灵芸帕上,泪痕红泣”描绘了诗人使用一块带有红色泪痕的布料(灵芸帕)来擦拭泪水的情景,增强了诗歌的情感表达力度。
  • 这句诗意在表现诗人对失去亲人的痛苦和哀悼,同时也反映了其对亲情的珍视和无力感。
  1. 凝眄。盈盈带水,片帆趁、燕影风柔波软。
  • “凝眄”意味着凝视,可能是诗人长时间地凝视着某个场景或物体。
  • “盈盈带水”形容水波荡漾的样子,给人一种温柔而清新的感觉。
  • “片帆趁、燕影风柔波软”,这里的“片帆”可能是一艘小船或一只小舟,而燕子的影子在微风中显得柔软,波纹也因为风的存在而变得柔和。
  • 整句诗描绘了一幅美丽的风景画,诗人在这静谧的环境中沉思或寻找心灵的慰藉。
  1. 佩解汉皋,那信花开归来缓。
  • “佩解汉皋”可能是指解开了挂在腰间的玉佩,玉佩通常与身份或地位有关,这里可能象征着诗人的身份或地位有所转变或提升。
  • “那信花开归来缓”中的“花开”可能是指某种事物或情况的发展或变化,而“归来缓”则暗示这种发展是缓慢且需要时间的过程。
  •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未来充满希望和期待,同时也意识到这个过程需要时间和耐心。
  1. 圆冰写翠秋容换。
  • “圆冰写翠”形容冰面被刻出绿色图案,比喻诗人用心观察或创造美的事物。
  • “秋容换”可能是指秋天的景色或氛围正在发生变化或更迭。
  • 这句诗通过冰面的变化来比喻季节的变迁或时间的流逝,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变化的敏感。
  1. 认娥月、西窗人面。
  • “认娥月”中“娥”可能是指月亮女神,而“认”则是辨识的意思。
  • “西窗人面”中“西窗”可能是指西边的窗户,而“人面”则可能是指某人的面容或表情。
  • 这句诗描绘了月亮照亮西窗的景象,并暗示了月光下的人脸或面容,增添了一种神秘和浪漫的氛围。
  1. 紫箫吹入吴歈,桂香夜暖。
  • 紫箫吹入吴歈”中的“紫箫”可能是一支乐器,而“吴歈”则是指吴地的音乐或曲调。
  • “桂香夜暖”描绘了夜晚桂花的香气弥漫四周,给人带来温暖的感觉。
  •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在一个充满桂花香气的夜晚中听到吴地音乐的情景,营造出一种宁静、和谐的氛围,也可能反映了诗人对家乡或文化的怀念。

赏析: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位游子在不同环境下的心理活动和情感变化,展现了他对家乡、亲人以及美好事物深深的挂念和无尽的哀伤。从“鸳针绣倦”到“断肠空指”,诗人通过一系列生动的细节描写,构建出一个复杂而又丰富的情感世界,让人深感其内心的纠结与痛楚。同时,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如“盈盈带水”、“片帆趁燕影”等,诗人巧妙地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使得整首诗既具有鲜明的画面感,又充满了浓郁的情感色彩。最后,通过“紫箫吹入吴歈,桂香夜暖”这样的结尾,诗人再次强化了对故乡和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也表达了对现实的无奈和对未来的期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