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底残花无觅处,一片轻阴,又酿清明雨。百计留春春不住,朝来塞雁先归去。
斜倚绣帘吹柳絮,念汝因风,飘荡谁为主?侬亦孤鸾愁里度,双栖羡煞青陵树。

蝶恋花

叶底残花无觅处,一片轻阴,又酿清明雨。百计留春春不住,朝来塞雁先归去。

斜倚绣帘吹柳絮,念汝因风,飘荡谁为主?侬亦孤鸾愁里度,双栖羡煞青陵树。

注释:

  1. 本诗以“感春”为主题,通过对春天景色的描绘和对人物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春天的无限眷恋和感慨。
  2. 诗中“叶底残花”描绘了春天到来时,树叶间残留的花朵凋零的景象,象征着春天的离去。而“一片轻阴”,则描绘了春天特有的湿润气候,给人一种阴霾密布的感觉。
  3. “又酿清明雨”暗示了春天的到来伴随着雨水的降临,春雨绵绵,滋润着大地。诗人用“百计留春春不住”表达了自己努力挽留春天却徒劳无功的心情。
  4. “朝来塞雁先归去”则运用了塞雁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对春天即将离去的无奈和惆怅,同时也反映了季节更替的自然规律。诗人通过描写塞雁的先行,强调了自己与春天的不舍之情。
  5. 在诗的最后一句“双栖羡煞青陵树”,诗人表达了对青梅竹马之间深厚情谊的羡慕。青梅竹马象征着纯真的爱情,而诗人通过这种对比,更加突出了自己对美好时光的怀念和留恋。
  6. 此诗语言简洁明快,情感真挚动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以及人物情感的深刻表达,展现了诗人对春天的无尽眷恋和对人生无常的深深感慨。

赏析:
此首七绝是林朝崧所作,其主题为“感春”,通过对春天景色的描绘和对人物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春天的无限眷恋和感慨。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比喻,将春天的美景、季节的变化以及诗人的内心世界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同时,诗人还通过对比手法,突出了春天的美好和人生的短暂。整首诗语言优美,富有诗意,读来令人陶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