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词宗,半生落拓,布衣空老江湖。论先生□□,合伴林逋。记吹得、玉箫声彻,小红低唱,此亦仙乎。□马藤花下,不堪泪洒啼鸪。
暗香疏影,问梅花、消息何如。纵乌帽风流,龙眠图画,但写眉须。三十六陂烟雨,更谁怜、一棹菰蒲。独巢湖一曲,至今犹自追摹。
【注释】
1.白石:宋代词人苏轼的小名。
2.落拓:穷困潦倒。
3.仙乎:多么像仙人一样。
4.马藤花下:指北宋诗人、书法家米芾的墓园,在安徽宣城。
- 啼鸪:杜鹃鸟,叫声如“咕咕”。
6.乌帽风流:指苏东坡的帽子是黑色的,所以称“乌帽”,他风度潇洒,不拘礼法,故云“风流”。
- 龙眠图画:指宋徽宗赵佶画的一幅《十八学士图》,有“龙眠”之称。
8.三十六陂:泛指西湖一带。
9.菰蒲(gu fú):茭白,水生植物。
10.巢湖:在安徽,今合肥。
【译文】
一代词宗,半生落拓,布衣空老江湖。论先生才华横溢,应与林和靖并肩。记那吹得玉箫声彻,小红低唱,此亦仙乎。马藤花下,不堪泪洒啼鸪。
暗香疏影,问梅花消息何如?纵乌帽风流,龙眠图画,但写眉须。三十六陂烟雨,更谁怜、一棹菰蒲。独巢湖一曲,至今犹自追摹。
【赏析】
这首词是咏怀词,借题发挥,感慨颇深。上片首句点出作者的身世之慨。“落拓”一词概括了作者一生中坎坷不平的境遇。次句“布衣空老江湖”,表明自己虽已年迈却仍漂泊无定,无所适从。以下三句,以“□先生”“合伴林逋”、“记吹得、玉箫声彻,小红低唱”等词语,表达了对苏轼的敬慕之情。其中“□先生”指苏轼的字子瞻,“林逋”则是指北宋著名文学家范仲淹。“记吹得、玉箫声彻”一句,是对苏轼当年在杭州任职时与好友游西湖情景的回忆。“小红”,指歌女;“此亦仙乎”,则是说其歌声婉转悠扬,宛若天籁之音。最后两句“□马藤花下,不堪泪洒啼鸪”,则是作者对友人的悼念,表达了对亡友的怀念之情。
下片开头两句“暗香疏影,问梅花消息何如”,承接上文,进一步展开对梅的赞美之情。这里“暗香”指的是梅花散发的幽香,“疏影”则形容梅花枝叶稀疏,疏影婆娑。“问梅花消息何如”一句,既是对友人的追忆,也是对自身命运的感慨。“纵乌帽风流,龙眠图画,但写眉须”三句,则通过描绘苏轼的形象和才情来表达对友人的怀念之情。其中“乌帽”指的是古代男子所戴的黑色帽子;“风流”则是指他的风度潇洒、不拘礼法;“龙眠图画”则是指他的书法作品《十八学士图》中的一幅;“眉须”则是指他的胡须。这几句词表达了苏轼的才情横溢、风度翩翩的形象。
结尾两句“三十六陂烟雨,更谁怜、一棹菰蒲”,则是对西湖美景的赞美和对友人的缅怀之情。其中“三十六陂”指西湖中众多的小洲,“烟雨”则是指西湖周围的山水景色。“更谁怜”三句是说在这样的美景中,又有谁能真正懂得苏轼的心情呢?这里的“怜”字,既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切怀念之情,也反映了自己的孤独寂寞之感。结尾两句“独巢湖一曲,至今犹自追摹”,则是对自己一生的总结和反思,表达了对未来的期待和向往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