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妆才罢倚雕栏。花上露初干。湘帘半卷荷风细,绿杨外、三两吟蝉。曾记旧时,双湖亭畔,同理钓鱼竿。
玉箫声里恨漫漫。红泪背人弹。叮咛莫更歌金缕,空赢得、愁上眉弯。十二画楼,凭高目断,知隔几重山。
诗句如下:
晓妆才罢倚雕栏。
花上露初干。
湘帘半卷荷风细,绿杨外、三两吟蝉。
曾记旧时,双湖亭畔,同理钓鱼竿。
玉箫声里恨漫漫。
红泪背人弹。
叮咛莫更歌金缕,空赢得、愁上眉弯。
十二画楼,凭高目断,知隔几重山。
【注释】
- 晓妆:指早上的梳妆打扮。
- 倚阑干:指靠在栏杆上。
- 露初干:露水刚刚干。
- 湘帘:即湘妃竹帘,以湘妃为名的竹制帘。
- 吟蝉:在树上鸣叫的蝉。
- 旧时:过去的时光。
- 双湖亭畔:指双湖边亭旁。
- 同理:比喻一样。
- 玉箫声里恨漫漫:形容心中充满怨恨。
- 红泪:红色的眼泪。
- 叮咛:叮嘱,嘱咐。
- 金缕:金饰的丝带,也指金缕衣,代指贵重的衣服。
- 十二画楼:古代建筑的一种形式,通常由十二根柱子支撑,故称为“十二画楼”。
- 凭高:站在高处。
- 目断:目光所能及之处。
【赏析】
《一丛花·寄怀琼芝表姊》是清代诗人袁绶创作的一首词,表达了作者对逝去时光的回忆和对表妹的深切思念。这首词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情的表达,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充满诗意的画面中。
诗中第一句“晓妆才罢倚雕栏”,描绘了主人公早晨刚刚梳妆完毕,便靠在栏杆上的情景。这里的“晓妆”和“倚栏干”都是对人物状态的描写,而“花上露初干”则进一步细化了画面的细节,使得整个场景更加生动。接着,“湘帘半卷荷风细,绿杨外、三两吟蝉”一句,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色的美丽,也暗示了人物内心的孤独与寂寥。这种对比增强了诗歌的情感深度,使读者能够感受到主人公内心的复杂情感。
诗的第三句“曾记旧时,双湖亭畔,同理钓鱼竿”,通过回忆过去的某个特定场景,展现了主人公与表妹之间的亲密关系。这里的“理”字巧妙地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钓鱼竿”赋予了人性,从而增强了句子的表现力。同时,这也反映了主人公对表妹深深的怀念之情。
诗的下一部分“玉箫声里恨漫漫”,则转入了情感的深层表达。这里,“玉箫声里”营造了一种凄美的氛围,而“恨漫漫”则表达了主人公心中的无尽哀怨。这种情感的转变,不仅增加了诗歌的艺术效果,也使得整首词的情感层次更加丰富。
最后两句“叮咛莫更歌金缕,空赢得、愁上眉弯”则是对前文情感的升华,通过提醒表妹不要再唱歌,表达了主人公对表妹深深的担忧和不舍。而“空赢得、愁上眉弯”则巧妙地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将忧愁之情放大,使整首词的情感达到了高潮。
《一丛花·寄怀琼芝表姊》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人物情感的深入挖掘,展示了作者深厚的情感和独特的艺术才华。这首诗不仅是对往昔美好时光的回忆,也是对亲人深深思念的体现。通过这首词,我们可以感受到古人对于亲情和友情的珍视和执着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