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山青。汉阳烟树冥冥。对楚天、沧波无际,似闻鼓瑟湘灵。白云飞、昔人何在,黄鹤去、仙梦都醒。泪洒西风,情深故国,每因怀古感飘萍。自江上、梅花吹落,玉笛那堪听。
空留得、鸦横落日,水满寒汀。对千古、兴亡历历,祗余一角危亭。浪花深、英雄淘尽,关河老、风物凋零。帆影依阑,钟声送客,隔江渔火正星星。又独立、晚风无语,玉兔涌沧溟。关心处、画中楼阁,屐齿曾经。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赏析‘多丽·黄鹤楼怀古’”,这是一首词,要赏析其内容、情感以及手法等,然后结合具体诗句进行分析。
本诗首句写暮山青翠欲滴的景象,点出时令在暮秋;接着写汉阳的烟树冥冥,楚天沧波无际,似闻鼓瑟湘灵,表现了作者对历史遗迹的凭吊之情。白云飞、昔人何在,黄鹤去、仙梦都醒。泪洒西风,情深故国,每因怀古感飘萍。“白云”四句是说白云飘飘,往日的人哪里去了?黄鹤一去,神仙也醒了。我为这美好的景色而流泪,但更让我痛心的是我深深地怀念着祖国。“自江上、梅花吹落,玉笛那堪听。”江上梅花纷纷落下,玉笛之声令人心碎。
过片三句写江边荒寂冷落的景象。空留得、鸦横落日,水满寒汀。“孤雁”两句是说只有乌鸦在落日中飞翔,寒汀之上已涨满了水花。“对千古、兴亡历历,祗余一角危亭。”面对千古兴亡的历史沧桑,只留下一个残破的一角危亭。“浪花深、英雄淘尽,关河老、风物凋零。”浪花深处,曾经的英雄人物已经消逝殆尽,关河之地也已衰老不堪,风物凋零。“帆影依阑,钟声送客”是说帆影在栏杆边摇曳,钟声从江面传来送走了过客。“隔江渔火正星星”是说隔着长江的渔火闪烁着点点光芒。“又独立、晚风无语,玉兔涌沧溟。”又是我一个人独自站在江边,晚风吹来却无言,月光下玉兔在沧海中涌动。最后一句“关心处、画中楼阁,屐齿曾经”,是在关注着心中的楼阁,自己曾到那儿去过。
这首诗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借景抒情、以乐写哀、化用前人典故和成语典故等等,抒发了作者对历史遗迹的无限怀念之情。
【答案】
示例:
(1)
暮山青。汉阳烟树冥冥。对楚天、沧波无际,似闻鼓瑟湘灵。白云飞、昔人何在,黄鹤去、仙梦都醒。泪洒西风,情深故国,每因怀古感飘萍。
译文:
暮色中的青山苍翠欲滴,汉阳的烟云树木笼罩在暮霭之中。眼前楚天的沧茫辽阔,好像可以听到湘水的鼓瑟声。白云飘荡,往昔的人哪还能寻觅得到?黄鹤飞去后,梦中仙境也随之消散。我伤心地泪洒西风之中,深情地思念着我的祖国,常常因为怀古而感慨不已。
赏析:
此词开篇描写了一幅暮秋时节的山水图,暮山青青,汉阳烟树冥冥。作者以“沧波无际”形容楚天之广阔,以“鼓瑟湘灵”比喻湘水之悠扬动听,以此表达自己对历史遗迹的凭吊之情。接着,作者以“白云飞”、“昔人何在”、“黄鹤去”三个疑问句将时空拉长,表达了一种对过去时光的追忆。
词人笔锋陡转,将目光转向眼前。“泪洒西风”一词直抒胸臆,表达了对国家命运和个人命运的担忧与无奈,同时流露出对故国的深深眷恋。“情深故国,每因怀古感飘萍”一句,更是将个人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表达了词人深切的忧虑与关切。
过片之后,词人开始描绘江边荒寂冷落的景象。“空留得、鸦横落日”,寥寥几笔便勾勒出了一幅荒凉的画面,使人感受到词人内心的凄凉与孤独;“水满寒汀”则进一步渲染了这一凄凉景象。接着,词人又将视线投向江面上的渔火,以“帆影”“钟声”为背景,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画面,然而在这宁静的画面背后却隐藏着深深的忧伤与无奈。
最后三句,词人再次回到现实,表达了对国家的担忧与关切。“关心处、画中楼阁,屐齿曾经”一句,词人将目光转向心中的理想境界——画中的楼阁;而“关心处”,则暗示了自己曾经到访过这个地方。这种表达方式既体现了词人的豪情壮志,也展示了他对故国的无尽眷恋与热爱之情。
此词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历史遗迹的凭吊,成功地表达了词人对历史的深刻反思和对未来的关注。同时,词人也通过自己的情感体验,将个人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展现了词人深沉的情感世界和高尚的精神风貌。